我每天例行性的会催一个朋友还钱,几乎上午下午都会催一遍,原因是他没有按照借条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钱还我,也就是借款逾期的问题。
他一下子还不上,一笔整账被他弄得零零散散,用分期的方式来还,并且不算利息。借条写着每月还5000,分四周给足。可即使这样,他仍然做不到。
自己的第一个十万就这样被别人因救急而借走了。朋友说我上了当,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对这个人如今只有满满的恶心,甚至还有些恨。如果不是因为他拖着这笔钱的问题,我可能已经开始自己第一个创业投资,生活也不至于这般窘迫,甚至还能给爸妈买上好几件新衣裳,但事已至此,时光也倒不回去,唯独能做的只有告诉自己:“忽忘心安!勿忘心安。”
今天例行催账,得到的答复和昨天的一样:“钱明天就到了,到了就给你打过去。”
我真觉得他是和这个“明天”没完没了,连续听他说了一个多月的“明天”,这个“明天”估计是已经死在明天了。
我开始变得不耐烦,开始用言词呵斥他,甚至用上各种画XX的标签,因为我感受到的是欺骗。我想到报警、起诉、去他家楼底下泼狗血、提把菜刀去砍他,只要是能撒气的行为我脑子全过了一遍,但最终也无法改变事实。
我在想:不是说好的人性本善的吗?善去哪了?
我记得在我刚开始的时候,我相信人性本善,我从不质疑这个世界。只要问老师“为什么”的句式,就一定会有一个答案。
在成长的过程里,所有人都在告诉你应该温柔以待,只要向着光亮那方,所有的花都会开,可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而影子就在离你最近的地方,一个无法躲藏的地方。
所以随着成长我们渐渐变得开始去质疑这个世界,质疑那些身边的声音,质疑所有的标签,质疑好与坏的定义,质疑人性本善的意义,质疑自己,质疑好多好多。
到底是我们变坏了,还是这个世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改变。
我想你们一定会和我朋友那样来劝我:你这是犯傻!
难道你们也不想在自己最紧要的关头有个人伸出手来帮你?
难道你们也不想在你需要的时候有个肩膀依靠?
难道你们觉得自己真的能扛起天地吗?
反正我想有人像我待他般待我;我想有人在我困难时像我这样傻的来帮我;我想这个世界都是这样美好;我想即使所有人都认为傻的事情那他一定有存在的意义,我就是想有个人如我爱他般爱我。
难道这不对吗?
或许,还真的不对!
于是我学会了日后遇人留几分。
我们总会把所有的事情往美好的方向去构想,磕磕碰碰多了,我们就学会了要给自己准备plan B。直到我们遇见一个需要开始背水一战打一个绝地反击的局时,你会发现可行因素太少,而你唯独孤军奋战。
所以越长大我们越是在靠自己解决当初的那些“为什么”的问题,走出迷茫又要从那些不可自拔的泥潭里挣扎出来。
而所谓的“善”,估计就是给自己一个相信这个世界的机会,相信美好终究是美好,努力一定会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我爱的人一定爱着我。
直到最后你开始懂得要去质疑事物两面性的时候,你就会听见有人在说你终于长大了。
终于从那个大家嘴里说的不懂事变成了一个明事理的成人,知晓人际关系网的结构大致分可用和协作两大块,生活圈子也是从知心转变为交谈。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好事,但最起码让你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我说这些观点不是为了得到你们的认同,而是想告诉你们一些生活里都清楚却又容易大意疏忽掉的一些东西。因为当下的青少年太过于依赖外在的表现,几乎完全抛弃了内在价值,总以自我价值去衡量整个世界的对错。
《秋水》里的河伯遇见大海就说过:“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意思是“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家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所以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对待我们,请心诚向善,可能我们会遭受挫折与溃败,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在乎你的内在美,但所有浮夸表面的事物如果内心不够涵养都会陷入内在溃败。
请甘于平凡,却不要甘于平凡的溃败。
都想知道这笔钱最后怎样了?
当我们抛开所有的人情常理,在最后还有制度与法则。我做不到余生带着亏欠苟活,我想也没人愿意这样活着。既然活着那就要好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