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解析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渊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译文:有一混合物,生于天地形成之前。它深邃且空旷,不依靠任何外力就能独自运行,并且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具备着创生万物的能力。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尊称它为“道”,并且勉为其难给它取名叫做“大”。
解析:“混”,即掺杂在一起。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老子说的这个“道”不是纯净物。“字”是古人在名字以外所起的表字,是一种尊称,通常用来表示其德行或者本名的意义。古人对名和字分得比较明确,一个人的名字是只有长辈或者领导才可以叫的,其他人则都要称呼其字。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为了表示尊敬,人们不能直呼其名,因而称其为“刘玄德”。因此,老子在这一章里给“道”起名字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它的名是“大”,而“道”则是它的字。那么老子为什么要说“强为之名曰大”呢?有人说是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叫什么好,就勉强起了个名字叫“大”。这真是冤枉老子了。你想想老子作为一名合格的传道士,对道的了解是多么的清晰透彻啊!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呢?其实这是古人自谦的一种表述方法。面对“道”那样一个古老、深邃而伟大的存在,老子说:“小子有何德何能敢给他老人家起名字啊!”但是为了方便传道,不起一个名字还不行,只好勉为其难,战战兢兢斗胆给他老人家起个名字叫“大”了。
那么为什么要给道取名为“大”呢?庄子说:“不同之同谓之大”。意思是:能够把不同的东西“同”在一起,才能称作“大”,而道正是“有物混成”的,是能够孕生万物的,是广博而深邃的,所以叫做“大”。
老子在这一段解答了所有哲学家都无法绕过的问题,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答案就是作为万物之母的“道”。他认为道是物质的,独立的,唯一且自由的。由此可见老子名是一元论者,持有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原文: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译文:大叫逝,逝叫远,远叫反。
解析:逝者,行也。这里是说大是运动的,因而“大”也可以叫做“逝”。“逝”又代表离去,因而又可以叫做“远”。而所有离开我们远去的东西,不正代表着是与我们相反的吗?因此老子说:远叫做“反”。这一段是老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身为参照物,对道进行观察,总结出的个人感受。在这里,老子分别给道取了四个名字:大、逝、远、反。它们分别代表道的四个特质,同时也代表了老子本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原文: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译文:因此,道叫做大,天地人同样也可以叫做大。在我们生存的范围之内有四种东西可以称为大,而人就是其中之一。
解析:故,因此。因为什么可以称之为“大”呢?老子说,由于道具备了“大、逝、远、反”这四个特性,因此可以称其为“大道”。而天,地,人也都具备这些特质,因此一样可以称作“大天”“大地”“大人”。老子称其为域中四大。
佛教有四大,我们常说出家人要四大皆空,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佛家的四大是什么,更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四大皆空。简单说,佛教的四大为:地、水、火、风。但是在佛家的理念中,地、水、火、风并不是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而是由心识制定的用来生成世界的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境由心生,法由心造”。基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根本原则,由这四种大性升起来的世界必然也是虚妄的。因此,只有将物质世界分析到最初、最基本的单位上然后发现一切都只是一种意识上的波动时,你的世界才是依空而立的。这种观点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正好相反。老子认为世界是一种自然的、本有的存在,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是一些互不相干的存在,所以说“有物混成”。也就是说,老子认为物质世界的本源是先天一物的道,而这个“道”并不是一个空泛的哲学概念,它是物质的,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老子在这里提出了四大的概念,紧接着又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我们都知道“天地人”合起来被称为“三才”,那么人究竟有什么能力可以跟天地并列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人才能够“传道”和“修道”。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但凡精灵鬼怪飞禽走兽想要修炼成仙,必然要先学会幻化人形,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修行的门槛。修仙者认为,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只有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其经脉及气血的运行跟其他物种完全不同,却跟神仙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只有人身才具备成仙的条件。其他物种即使修炼成仙了,通常也还是仙鹤、仙狐、仙草什么的,很难脱离原型。并且往往也都是担任着仙人坐骑之类的工作,跟人类的修仙者完全不是一个层次。那么人类传道和修道的这种能力,对大道有什么用处呢?这就回答了哲学的第三大问,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常常问,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呢?或者说,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呢?《周易·系辞传》中则给出了最直接的回答:“参赞天地之化育”。以易经来看,这个世界是不圆满的,有着很多缺陷。而参赞的意思就是要弥补天地化育之不足。比如天要刮风下雨,人就发明房屋遮风挡雨。地上洪水泛滥,人就筑堤修渠治理水患。这一切,都是人类利用智慧来弥补大自然的不足之处,也就是参赞的作用。正因为人类有这种参赞的能力,所以才能跟天地并肩,成为四大之一。
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解析:如同佛家的四大是用来生成世界的规则一样,道家的四大亦是四种运行之道:即大道、天道、地道和王道。“法”做动词时,可以解释成效法。如:“法天地”“法先皇”。那么人要效法地什么呢?《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众所周知,大地所承载的不只是鲜花和果实,还有垃圾和粪便,这就是坤德。而人法地,就是要像大地一样宽厚有容。地要效法天什么呢?《易经》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们都知道天道运行生生不息,一刻都不能停止。你想想如果哪天老天爷提出来:“老子要休息一天!”那会是什么后果?估计就是世界毁灭了。因此地要效法天道的健行不止。天要效法道什么呢?那就是老子接下来所说的:“道法自然”,道就是它自自然然本来的样子。它是一切万有的本源,又蕴含在一切万有之中。湛蓝的天,浑厚的地,复杂而有序的宇宙星辰,这一切都是道的体现。庄子说“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就是想说道无所不在。如同佛家的那一句名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