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底,我和同是教育机构的同行陈小姐一行四人飞往吉隆坡。
这本不是我计划内的旅程,因为期考临近,培训班的孩子们仍不在状态,我满脑子都是补课安排。不想,那天先生下班回来,却一个劲儿地动员我这时候去参加什么马六甲某学校的105年校庆!
我赌气查了新加坡的签证要求(原来以为马六甲在新加坡),我乐了:
“来不及了!签证太多资料要提交,最少两周!”
先生眉毛一挑:“马六甲在马来西亚!”
没办法,只好被“押”上了飞机,经3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吉隆坡。电话联系接车的华侨司机,说半天讲不清楚地点,他问:“有微信吗?我拍照给你们。” (⊙o⊙)哇塞!他们会用微信?亲切感油然而生!
路上,我问陈小姐怎么会认识陈培风中学的人呢?
她笑着说:“二十四节令鼓!我们拍摄中华文化视频短片,了解到这个学校的二十四节令鼓屡次获奖,就过来联系。真没令我们失望!在大陆,你还真找不到这么有气势的击鼓表演!”
我似懂非懂,但心里也升腾起了好奇:
二十四节令鼓是个什么东东?拍“中华文化”怎么来马来西亚?!
谁知,“培风”之行结束后,我找到了答案,还和大马华文独立中学结下了一段难解之缘!
以下是我的所见所闻:
静谧的校园一角:
这校训似曾相识:
墙上有乾坤:
(高二的同学自己设计的个性化走廊。高二?我没听错?!还有时间干这“不搭嘎”的事儿?)
学校最出名的一任校长黄润岳:
(他原是国民党驻马来西亚大使,1949年使馆解散后,他选择留下来为这片土地上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
宣传栏对黄校长的介绍:
他一直以一种开明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也喜欢以民主的方式来处理学生问题。
黄校长很重视德、智、体、群、美,五育的均衡发展……
读到这里,我特别的感慨:
我们小的时候,老师们大都以同样的理念来教育我们,不仅教书更注重育人,可是,曾几何时,这些都已经消失殆尽,老师眼里除了“分”还是“分”了!
创新:
(以拿督李光前先生名字命名的书画室里,陈列着培风校友极具个性的书法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练兵:
(放学后,同学们自己组织练习,冒雨为明天的校庆典礼做准备)
大乐队的小指挥:
(想不到,以所普通中学里气势磅礴的弦乐团的演奏是“听命”于这位纤弱的女生)
二十四节令鼓:
动人心魄的二十四节令鼓终于出场了!只见这二十多人的队伍排成三行,人手两根鼓棍一面大鼓,边舞边击,甚至跃到鼓上!这身手,绝了!不是武林高手的舞者不是好鼓手啊!
后来我听说,这是马来西亚华人陈再籓和陈徽崇于1988年创作的一种鼓乐表演,以广东狮鼓串击,擂动撼天雄浑的鼓声,多人齐奏时效果特别令人震撼!2009年,二十四节令鼓被列为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 。
哦!原来,二十四节令鼓是广东狮鼓的“升级版”啊!马来西亚华人的创新能力真是杠杠的!
培风创造:
(理科班的同学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照明系统)
培风中学的孩子们真是多才多艺啊!他们脸上的纯美笑容尤其另我难忘!
这是马来西亚的学校,不是中国的?没错!
学校里仍用华文教学?是的!
学校董事长史先生:
随后,学校董事长史进福先生(茱莉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给我们做了进一步详细介绍,我更加无法淡定了:
全国60间华校,大部分是百年老校,全部都是社会集资办学,即政府不但不投入,而且还不承认他们的文凭!
我一愣:那,怎么上大学呢?
他淡淡地答:只能去海外或读国内私立大学。
我太不解:那,为什么还坚持?
史先生说:是家长的鼓励让我们坚持下来!他们出钱出力,只要自己的孩子能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我心里激动得“嘭嘭”直跳:
105年的坚持!
这种“以人为本”、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我找了很久,从私塾——在家教育——蒙台梭利学校,现在终于在马来西亚找到了!它的身上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却开出了璀璨的花朵!
二十四节令鼓的“咚咚”声不时在我耳边回响!对我而言,那是希望的鼓点、力量的象征!
后来,当我激动地要把孩子从中国转学到培风中学读书时,却被告知:不接收外国生!
我的心跌到谷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