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契克森米哈赖,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
《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我们或早或晚都会问自己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怎样能够幸福一些?
我曾经在痛苦中苦苦挣扎,幸福遥不可及渴望而不得,那种无望几近让我崩溃,怀疑人生只能这么绝望,心有所不甘。
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这一疑问,告诉我们怎样生活的更有意义,怎样达到幸福的状态。它给我指引了一条通往幸福之旅的方向
米哈里在本书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心流是一种全情投入,内在达到持续兴奋和感觉充实的良好状态。人何时最幸福?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会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作者在严谨的调查和实验中发现了这一奇怪的现象,工作并没有那么痛苦,反而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心流,也就是幸福状态的最常见的一个基本要素
首先幸福不易得到,所以心流状态更难能可贵
一,大自然面前人是很脆弱,任何一个大自然的改变就会带来我们灭顶之灾。比如地震、暴雨、山体滑坡。
二,因人性的欲望没有止境,总是完成一个愿望,还想要得到更多。
三,内在的秩序特别容易缺失
比如孩子生病;想买房,房价忽然飙高。许多意外的小事也会骚扰我们的情绪。
那怎样能够达到心流状态呢?
要素1,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攀岩下象棋、复杂的工作;
2,知行合一全情投入;
3,明确目标及时回馈;
4,有控制和主导感;
5,感兴趣的事。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实过程就是幸福,在工作中,我们面对挑战发挥技巧,其中带来的快乐满足,是闲暇无聊的时光,无法比拟的。
我们执着追求目标,认为达成一个又一个的愿望,与对手竞争赢得比赛,胜利后的我才可能幸福,恰恰是这一点让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
而心流的关键词是成长
它是一种新的体验和创造,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新的体验,作者在书里说快乐的秘诀是工作与爱,当你将自己的爱好完全投入去去做那你会收获的比幸福还要更多。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我曾经的工作经历
我曾经做过最不喜欢的工作——铣工,要面对铁屑横飞、刺耳的噪音的洗床加工零件,铣床让我感觉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野蛮机器,我始终觉得,有一天它会狠狠地咬我一口,无比的害怕。
但是每年都有一次长达一个月的大检修,在长达一个月高压的状态下,逼迫我不得不投入全部的精力在工作中,天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按说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长应该是更痛苦才对,可奇怪的是,在那一段时间我竟然进入到一种力气使不完,愉悦并且充实的感觉,也许因为是专注力极高,我的感觉也出奇的好,人的干起活来也很愉快,那个可怕的铣床竟然也能和平相处了。但是当这一任务完成后,我又恢复到以前混日子的状态,精神反倒又萎靡下来。并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我们一起工作的师傅,他们也有类似的感觉。
所以并不是高大上的工作,才会进入心流的状态。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因为投入而带来快乐。
看完这本书我要重新看待工作,以前我总是急于把工作做完,迫切的去拿起手机玩,好像这些娱乐时光才是能够给我休息享受,现在想来在不停的刷手机后,心情变得厌烦还离不开那个手机的那个我真的很无聊。
反而是我在收拾房间,把工作的任务一项一项踏踏实实完成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成就感是要愉悦的多,可是我为什么却始终想要从中逃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