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合上了白岩松老师的《痛并快乐着》一书,读完他这十年的故事,或者说是他的经历,让我有着对生命的感动,人性的思考,还有一种说不出言不明的豁达。(内心独白:其实之前读过了这本书,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他,时间太久了,都已经记不得书中的内容了,还真的有点对不起这么精彩的作品啊。)
一开始我只是被这本书的名字给吸引,不过这一点他自己也声明了,这五个字的组合并不是他的独创,而是来自齐秦一张专辑的名字,痛并快乐着,更像是我们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尽管我们有时候处在痛苦的抉择之中,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快乐的去面对生活。
这本书从踏出校园到就业时的迷茫开始落笔,就像我们很多人的青春一样,踏出了校园,奔向社会的那一刻,就开始失去了方向。 紧接着就是对一段实习的生活述说,在这段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还有一段的宝贵的友谊,很特别的回忆。后来亲自参与一些国内的重大事件的直播,香港澳门的回归、奥运的申办、遭遇的特大洪水,这些惊心动魄的事件对我而言只是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属于历史的一部分,而对他而言,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很羡慕,原来历史离我们是如此近却又是如此的远。
改革开放之后他对于贫困的思考,国民环保意识的欠缺和作为一个新闻人在理性与情感冲突时的痛苦抉择,这些都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听他说一些生命中的故事,阅读的体验和音乐对他的影响,是一种享受,更像是一个智慧的学者在你面前与你聊聊天,而你仅仅需要的只是沏一杯香茶,品生命的精华。
其中有一篇故事勾起了我对往昔的回忆。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了三人死亡,20多人受伤的悲剧性后果。
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并不知晓,毕竟才四五岁大,家里也没有黑白电视机。第一次听说还是在初三的课堂上,历史老师无意中给我们讲了这个事件,还记得当时我很随意的说道:才死三个人。当时老师听了很气愤,说三个人也是人,也是鲜活的生命啊,哪怕只有一个人,也是不可原谅的。那时候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把生命看的太廉价了,在战争的面前,生命是脆弱的,也是最宝贵的。
前几天一个哥们问我,听过“公知”这个词没,我有点熟悉,但确实也想不起来在哪看到过。他给我推荐了一个柴静的采访视频,其中有一段柴静问丁教授:他们制定这个公约,是不是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多少来制定的呢?他们是根据人口的多少来制定的呢?丁教授听了很愤怒,问道:中国人是不是人?在这个公约里面,对我们发展中国家太不公平了,而柴静貌似站在了发达国家的立场,替他们发声,我看到很对网友都在谩骂这位记者,这可能就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经常要面对的事情。可是,生命怎么能仅仅靠数量来衡量呢?当时的我可能会接受,但是现在我绝对不认同。
在情感和理智的面前,你会怎么选择呢,一个善良的人要是出于善意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你们会原谅他吗?要是一个恶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救回了另一条生命,你们会原谅这个恶人从前做过的错事吗?说他是一个好人吗?
如果阅读那些经典名著可以让我感性的思考人生,那么读他的书,能让我理智的面对这个世界的现实,是他让我明白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还可以从很多其它的角度去解读,就好比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的归类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
痛并快乐着,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可以豁达的做自己,学会宽容的去对待身边的人,善良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爱生活,爱自己。
——文/紫青 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