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日语辞典可知,日本的椅子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的,以前仅限上流社会使用,是阶级和身份的象征,天皇可坐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大臣可坐凳子,而平民则只能坐放在榻榻米上的没有脚的“椅子”。
“椅子”初写作【倚子】,读汉音いし,禅宗传入后便改读唐音「いす」,这时多写作【椅子】。“倚”后被列为非常用汉字,今天采用语音输入法的话,显示的也无一例外是【椅子】。但【倚子】本字,因为它表明了这种器具的用途:供人倚靠。后引申为有靠背的坐具。
日本汉字从【倚子】变为【椅子】的时间点和中国基本同步,大概是唐朝中期至五代。陈鹤岁在《汉字中的中国建筑》一书中说:“椅子因为有背可倚,所以叫‘倚’。为分化字义,到了唐末五代的书写文字已很少出现‘倚子’,而是假借本指木名的‘椅’来作为有靠背坐具的专门称谓。”(陈鹤岁,2014:244)。书中还引用了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倚卓》中的一段话:“今人用倚卓字多从木。殊无义理……倚卓之字,虽不经见,以鄙意测之,盖人所倚者为倚。”如今,“卓”还保留在日语中。
日本的“椅子”种类繁多,按照汉语定义不算椅子的也囊括其中,比如凳子(スツール,即s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