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我自认为一定会是个称职的妈妈,因为以往的经验,我也时常帮助姐姐看管她的小孩,甚至还嘲笑姐姐和家里的其他成员耐心不足,对我而言和小朋友打交道,我简直是个行家,而且得心应手,自己更是乐在其中。
然而当我真正有了自己的孩子,当我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才让我真正的明白,如何重新成长、虚心学习的才有资格做母亲。
起初我利用空闲时间,翻阅资料,购买书籍、各种形式的父母课堂,诸如此类的课程,线上的,线下的我都参与,课后的笔记本也是条条框框,密密麻麻,为此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少,家中目前最多的书籍大概都是亲子关系类的。五花八门的教育平台也都有我的足迹。回到家里刻板的拉着孩子进行练习,有些办法短时间有效,有些还起到相反的作用。最后所有的沟通都演变成了争吵。那段时间我也坚持着给自己打气说:“今天会是新的开始。”但其实那段日子,每一天都不过是前一天的复制粘贴罢了。
等我经历过那段筋疲力尽的日子过后,终于有一天茅塞顿开,甚至是推翻了那期间我学来的一切亲子沟通技巧。那天是孩子7周岁生日,从小她就喜欢讲故事,小一点的时候是拿着绘本讲给我和爸爸听,我两都假装认真听,而且还不合时宜的配合着夸张的表情和语言,例如:“啊?真的吗?太好玩了!我都想要……真棒!”当时自认为是陪孩子互动,每个绘本故事她都认真的、有声有色的讲给我们听,她认为我们喜欢那些故事,就更卖力的讲,就连每次过生日我们提议要带她去玩或是买礼物给她,她都要求先讲个故事再出门。但每一次我们也都是为了迎合孩子,哄她开心,耳朵听着,手头上忙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七岁的生日我们也同样计划带她出去玩,出发之前她给我们两分别都写了两个字条,当时没有打开看就慌张的带着她出门了,和以往一样疯玩了一天,很晚到家,路上孩子就睡着了,我和爸爸都感觉她玩的很尽兴,也有父母陪伴的满足感。当我洗漱清洁衣物的时候,掏出早上她给我们的字条,上面写着:“看来我要换个生日愿望了,其实妈妈(爸爸)喜欢出去玩,可不是听故事。”看到这个字条我们都感觉自己真的不称职。
经历过盲目的学习,生搬硬套的沟通技巧,如今才一点点明白,所谓的亲子教育,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亲近我们的孩子,孩子给了我们二次成长的机会。
最后引用宫崎骏的动漫影片《魔女宅急便》的对白:“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