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到手机上推送的新闻,显示的是金庸老先生辞世的消息。
整个人是懵着的,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去相信,但看到一家家媒体发着相同的信息,朋友圈铺天盖地缅怀你的消息,这才意识到,那个无数次在我们眼里出现的名字,那个为无数人描绘出一个武侠梦的金庸先生,走了。
一瞬间很多关于你的事情在脑海里浮现,想起来最初听到金庸的时候,是在小学听老师说到你,那个时候印象很懵懂,不知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对那副鼎鼎有名的代表你十四部作品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也几乎是一无所知
直到后来一一拜读,才知道那十四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尽管后来的武侠层出不穷,但世人几乎一致认为你的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最高度。
你的笔下有两位男主角,与故事里大多数功成名就归隐山林的主人公不同,
一位早早成名于江湖,机缘巧合下获得种种奇遇,练成一身顶尖武学,与当世四位绝顶高手论剑华山,后来协助南宋镇守襄阳城抵抗蒙古,直至城破殉国。
另一位师出名门,为丐帮立下七件大功,身居江湖第一大帮帮主之位,
却因身世为宋人所恨,后来成为辽国南院大王,却为劝阻辽主伐宋在雁门关外折箭自尽。
黄蓉追随郭靖来到襄阳城的时候,大概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世。
阿紫跟着萧峰前往雁门关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一跃,就是一生。
一个本可以舒舒服服地迎娶华筝公主,在蒙古做一人下万人上的金刀驸马,另一个也可以安安稳稳地待在他的南院大王府,在辽国享受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用生命诠释出什么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你笔下两个最称的上是有血有肉的两个形象,郭靖与萧峰。
笔下的那个梦也许也是你自己的梦,身为男儿当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所以二十余载锲而不舍执笔不缀,从1954年《书剑恩仇录》开篇到1972年《鹿鼎记》完成,十五部小说先后出炉,如今早已家喻户晓,世人皆知
所以风雨无阻义无反顾创办《明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如今已是全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还有那一个个早已成为代表性的武侠形象:杨过、令狐冲、张无忌…
他们用剑守护自己心中的信仰,你用笔勾勒出了两代人的青春。
八九十年代,你的作品相继在香港开机,一部部电影电视剧走上荧幕,
2000年,内地第一部金庸武侠剧《笑傲江湖》也在电视台正式播出。
时光流逝,岁月翩迁。
感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的作品,才能在一个个日夜陪伴我们走过青春,在如今这个武侠已逐渐没落,玄幻霸占荧屏的时代,关于你小说的影视作品仍然一部部地在被翻拍,你作品的实体书依然无数次地在印刷出版。
因为你的武侠小说早已经不是单纯的武侠,而是成为一种信仰,纵然再过百年,纵然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人们仍然会记得那些回味无穷的经典以及你的名字,还有笔下演绎出的精神,仍然会被后人代代传承。
因为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所有的人都会记得,有这样一位老先生,用一支笔刻画出了他们的武侠梦,无论708090甚至是00后。
相信这就是榜样跟偶像的力量,激励更多有志之士可以奋勇前行。
金庸之后,江湖再无金庸。
"http:/h(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