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幸拜读了原研哉的《白》,这对我来说是一件美事。
自己原本在奔波中变得日渐浮躁焦虑的心灵,在大师的娓娓道来中也随之宁静旷达。
全书围绕“白”这么一个大家初觉普通、甚至无话可说的概念,所幸大师的诠释让我获得了可与大家分享的认知:一方面,这份“白”里含了平凡的敬畏;而一方面,理解了“白”的各有千秋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姿。
今天,我便尝试以“白”作题,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做一次视觉角度的读后感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字面没“白”,多了其它词眼,如:
Good 、小梦想、对话、health ,
都是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念头,因为白充盈画面而感觉各归其位,不至于像青春无处安放。黑色的粒子在白中散扬,朴素的有机体,是我明“白”的回报。
白昭示某种力量的存在。
所以安之若素。
其实海报中所有图像取自《白》
第41页:“只有当我们的感官必须对透明度和重量也给予评估时,白的完整面貌才会呈现,最强的效果才能获得。当把一张半透明的玻璃纸放在一种带有蛋壳机理的糙白纸上时,一种白的深度感才会被唤醒。”
第43页:“这个舀的过程,就像一个转动的飞轮,生生不息。”
第45页:“书籍是由长方形纸张组成的。难道我们不能说语言是被折叠存储在长方形空间内?”
第48页:“文字当然能够通过灌注一种尊贵和权威引起敬畏,它们亦可通过触摸人们微妙的情感而温柔地颠覆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