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长大,父母何尝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身为妈妈,我从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中,正念察觉,孩子的某些会“激怒”我情绪的行为或者情绪,到底在唤醒我什么?
身为女儿,我也学会了正念察觉自己的念头,观察自己冒出的抵触念头和“叛逆”的行为表情到底在想唤醒我母亲什么?
然后穿越这股情绪,告诉自己:我是不是可以不用这样“负面的反抗”,而是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唤醒”我的母亲,我给自己大脑里这样一个“念头”,在我心里画下这样一个“问号”,然后全然地放下,我信任自己的潜意识,信任我的母亲。
我很爱我的妈妈,但我为什么要故意去气她?我激起她不舒服和不开心的情绪,我是为了告诉她什么呢?
每周五,是我们一家三口要去外婆家吃饭的固定日子。也成了我感受自己不舒服和成长的时机。如果看见我之前文章的朋友一定多少了解一些我和我的母亲“相爱相杀”的小事,也会了解我的母亲绝对是传统意义上“好妈妈”的楷模!
那就这样一位会为了女儿无私奉献,牺牲自己的好妈妈为什么还会引起我这个“不孝”女儿生气和不满呢?我想我的妈妈也一定想不通……
其实我和我的妈妈关系在我有了自己儿子之前,一直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也一直是妈妈保护下的乖乖女。那为什么我的儿子出生后,激起了我和我的母亲之间如此大的“矛盾情境”呢?
就拿昨天的事情来说吧,昨日周五,一贯地去外婆家吃晚饭。
榴小轩这次剪了个新发型,并不是去理发店剪的,而是隔壁热心邻居小哥哥的妈妈帮助来剪的,虽然说没有理发店剪得那么平整,但对于7岁多的孩子而言,干净整洁就行,所以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昨天到了外婆家,外婆“围着”榴小轩转,一会儿问:“剪头发的时候疼不疼啊?”,嘴里不断地在嘀咕着,剪得东一块西一块,暗示剪得不好……其实孩子本来没有情绪,但是被这样一暗示……
或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外婆有这样的想法和言语很正常啊。很多人看待一件事情不是都会这样去思考问题吗?
是的,我正念察觉到当我的母亲对榴小轩说这些话语时,为什么我心里会产生不舒服的情绪,因为我发现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容易被“暗示”,被“催眠”,而我们大人不经意间的“负面思考问题”的角度一旦暗示了孩子后,这种“负性”思维模式就会被孩子吸收,成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此时,我正念察觉我的念头,我反问自己,那我为什么总是会生我母亲的气呢?我到底想告诉她什么呢?
我内心无数次大声地呐喊:妈妈,请不要过分地为我担心,过分地为我儿子担心,这股担心能量就像是一股“诅咒”的能量,在我的生活中挥之不去。
就像我的小时候,身体体质比较弱,每个月“定时”就会发烧。一个新月里,只要我的妈妈开始一担心,没过几天我准发烧。这些话,我的母亲还常说,“你小时候啊,每个月要生次病,准得不得了……”。亲爱的妈妈,你有没有想过,这正是你内心的担心,在我身体上的“显示”呀?
再往深里看一层,我到底想唤醒自己的母亲什么?除了希望她不要为我过分操心和担心之外,我还希望看到妈妈什么?
妈妈,其实我希望您快乐,您活得有自己,您对自己好一点!
希望您不要总挂嘴上,觉得和爸爸在一起没有享受到福。其实福一直在呀,你总埋怨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但你股票里可以输掉几万眼睛也不眨,难道就没有钱给自己买一套像样的衣服吗?那我来给你买,好不好?妈妈,您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您配得!您是好妈妈!(写到这,我流泪了,我内心有股声音大喊:妈妈,我爱你!)
妈妈,其实我希望您快乐,您对自己好一点,别总是亲戚家谁有事了,您就去忙东忙西,最后吃力不讨好,自己和自己较劲,难过的是你身边爸爸和我……爸爸有时会埋怨说你“傻”,其实潜台词是想告诉你,我们很爱你。
妈妈,其实我希望您活得有自己一点,多爱自己一点!
妈妈,每周五榴小轩都会住在你家,昨日,我把他带回来了。不知道您的内心是不是有一丝失落和寂寞。但我其实是想和您说,孩子长大了,您对我们所有的好,其实都在我们内心深处。放下担心,祝福我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往前走的勇气!
通过我的“反抗”,我察觉到自己到底想对妈妈表达什么,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像我自己的妈妈?所以我在对待我的儿子时,我告诉自己:
1,我全然地信任我的儿子,他会犯错,会跌倒,会有负面情绪,但我信任他有能量,我信任他有自己爬起来的勇气,我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我放下自己过多的关心,不是我不关心,孩子小的时候当然要引导。但怎么关心才是智慧。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关心,在精神上关心他,尊重他;而在行为上,决不包办,要给予儿子试错的机会,我的任务只是协助他找到自己的力量。
3,我在爱我的儿子前,我先学会爱自己,有我自己!所以我反复告诉儿子,我做全职妈妈,不是为了你。而这只是妈妈在家工作的一种方式,妈妈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正好我在家的这段时间,你读小学,那我们一起做个“学伴儿”。,
孩子有的时候,不是断奶难,而只是我们大人不愿意断奶而已!
我爱儿子,我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