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最后一天和2022年的第1天第2天,连续三天时间,我非常幸运的参加了高EQ智慧父母一阶课程,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我三天课程后的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兴奋不已、相见恨晚。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好朋友6Q导师熊丽,是她让我知道了6Q教育这个宝藏,同时也感谢自己是如此的明智做出了去看宝藏的决定。当然接下来挖宝藏的过程是最精彩同时最具有挑战的,踏进了这么好的教育殿堂,等待我的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发挥潜能,尽情汲取营养和精华,让自己变成一个由内而外绽放的生命体。
这次分享我想重点聊一聊自己的感受,还有几个工具的实际运用。
自从当了母亲,我一直有关注孩子的教育,2016年大宝三岁多开始,我就陆续参加线上线下的父母学习,从看书到线上听书,到线下参加培训,一路走来,我从最初的面对孩子的挑战时迷茫焦虑、人云亦云,到现在,我内心淡定,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培养孩子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这离不开自己一路的学习与实践、反思与复盘。
我惊奇的发现,老师讲的课程内容就是我曾经在书上面还有在线下培训时所学到的,可是曾经那些零散碎片的知识,竟然神奇的被老师用他的智慧之线全部都串联起来,并且还完美结合了西方八大主流心理学派以及东方古典的儒释道,由此而形成一串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我如获珍宝,内心无比惊喜,无比兴奋,感觉这就是我想要寻找的一种父母学习体系。
而同行的另一位小伙伴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我们都是在同一个妈妈学习平台认识了好多年的密友。我们俩坐在一起,时不时的交头接耳,对老师讲的精彩内容案例、模型板块,拍手叫好,还有课程的62个国家版权和专利,总之,不知道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6Q的智慧。
现场学习的父母中,有的是家中孩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挑战,像休学、退学,甚至有的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解决亲子间的矛盾冲突,挽救孩子。
也有家中孩子十分优秀的,他们不光学习成绩好,而且综合能力也很强,通过这样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孩子从优秀走向卓越。
年龄最大的一位家长是86岁高龄的奶奶,她是和儿子儿媳一起来学习的,老奶奶说:活到老学到老,上老师的课,情商提高,心情愉悦,疾病也少了,家庭关系非常和谐。
现场也有10来岁的孩子,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学习,他们还有志成为未来6Q青少年领袖营的导师。
刘中良老师的课程不光是精彩,而且十分幽默,全程爆笑频频。据有些复训的学员说,他们来上课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三天。是的,会场接近600个学员,其中就有1/3是参与复训的,据说东莞有位会员是史上复训次数最多的,已经参与了70次的复训。而我后来接触到的有几个学员都是参与了10多次的复训,他们说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领悟,每一次都值得来。
说真的,我听完这三天也觉得一点不过瘾,恨不得每天都可以浸泡在这样一个高能量,高智慧的学习环境。
学习的第一天,老师就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现场去拥抱20个陌生人,在拥抱的同时要说“我爱你”说真的,这十分有挑战,后来才知道老师之所以这样去做,是为了让我们打开心灵去接纳这个场域以及场域里的人,只有当我们的心打开了,才能够更好的用身体去吸收知识和传达情感。
老师说:一个孩子,0~3岁受母亲的影响最大,4~6岁,受父亲的影响最大,小学阶段受老师的影响最大,初中阶段受同性伙伴的影响最大,到了高中阶段受异性朋友的影响最大,而到了大学阶段就会受到恋爱对象的影响最大。
这样看来,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有时限性的,一个好的家庭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我们要珍惜有限的时间,高质量的陪伴,把握孩子成长关键期,因为孩子的成长不可重来一次。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想让孩子变好,父母首先要变好。
凡人看果,菩萨种因,想要除掉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土壤里种上庄稼植物。
刘老师用人体的6个部分(头、两条腿、两只手和躯干)分别代表了6个Q
分别是:灵商——格局视野、智商、情商、逆境商、资源管理商、创造力商,只有当6个部分都平衡发展了,人才会变得和谐,才能与万事万物和平相处。
学校主要是负责培养孩子的IQ智商,而家庭就是负责培养孩子EQ情商。一个人情商格局高,未来更有可能成长人生赢家。
我们还认识到了各种不同的情绪,而情绪它对应不同的能量。比如喜是创造的能量,怒是保护自己领地的能量,哀是结束旧状态进入新状态转折的能量,惧是保命的能量。所以,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来帮助我们的。
刘老师还讲了亲子沟通四方格,这个其实我之前上PET父母课程时也学过,但是老师却把它进行了升级改版。由3个区间变成了4个区间,这样很形象的说明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几种关系:
子女困惑区,父母困惑区,亲子冲突区,亲子和谐区。如果把亲子关系往亲子和谐区转换,和谐区越大,家庭越和谐幸福。
这当中我们会运用几个工具,比如我状况,比如善聆听,比如爱的存款等等,太多好用又落地实操性强的工具。真心推荐家长们都可以去学习一下,能够支持到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自己和孩子更加绽放。
当然,学了知识就得去实践,于是当天回到家,我第一时间拥抱了两个孩子,又拥抱了我的先生,说真的,拥抱孩子比较容易,每天都会去做,可是要拥抱先生对我来说确实有一些困难,会觉得很别扭,但是心里一想,今天在课堂上连陌生的男人我都敢去拥抱,为何不敢去拥抱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呢?
因为在课堂上做了练习,手打开的姿势也显得更加自然,所以第1天拥抱家人这个工作,我比较顺利的完成。因为学到的内容太多,难以消化,满脑袋都是课程,那天晚上我竟然有些失眠了。
第二天因为参加了晚上的分享会,回到家十一点多,大宝已经睡着,小宝还在等着妈妈,我回家后还是拥抱了孩子,拥抱了先生,并且感谢先生在家陪伴孩子,感谢他的辛苦付出,也感谢他对我的包容,说到这些话,我都把自己感动得流泪了。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声音,原来当一个人的心灵打开时,那种爱的流动就涌现出来,内心就变得柔软,先生因为要着急回去单位加班,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交流,但是我相信我的真诚一定也打动了他。
接下来,我用善聆听的技巧,去倾听小宝的心声,我和小宝躺在床上,
我问小宝:宝贝妈妈今天出去了,你和姐姐她们玩的开心吗?
小宝说:不开心很难过。
我问:为什么呀?
宝贝说:因为我以为爸爸妈妈消失了。
我说:这样啊, 妈妈昨天有告诉你,妈妈去上课了,爸爸要上班,你和姐姐一起去熊阿姨家玩,妈妈想去上课,要做一个好妈妈,好好爱你们。
小宝说:可是妈妈有时候会生气。
我说:那你觉得妈妈生气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呀?
小宝说:我觉得很孤单,还很忧伤。
4岁的小宝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也与我平时教她情感词汇有关。
我说:你觉得很孤单难受,那你想让妈妈做点什么呢?
宝贝说:想要妈妈抱抱。
女儿说完,我抱着她,告诉她:妈妈很爱你,还在她脸蛋上亲了一口,然后轻轻的拍拍她,不到两秒就睡着了。
那一刻我内心感到好温暖好幸福,发现和孩子的互动这么美妙,这么有意思,这源自我真正去聆听她,与她有心与心的链接。
第三天一早上,老师就问大家回去有没有做聆听,我高高的举起了手,并且被老师邀请上台去分享。于是我就把聆听女儿的那个故事说了出来,在台上分享的那几分钟时间里,我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就如同一根被点燃的蜡烛。
刘老师不愧是心理学专家和赋能教练,他在旁边的几个感叹词:哦!嗯!对!还有表情,让我有了一种特别愿意去表达的感觉。而且我感觉到气氛非常的轻松,突然觉得自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会有以往那种上台就紧张不自然感,整个人是放松的,语言也非常有感染力。原来拥有高情商,善于聆听会这么神奇。
我想如果我也可以像刘老师聆听我一样去聆听孩子,她们也一定非常愿意表达,非常有正能量。
关于我这个分享,刘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在孩子说“以为爸爸妈妈消失”时,这个背后它有很多的意思,会有恐惧、不安。孩子不明白,怎么爸爸妈妈一个都不陪她呢?她认为爸爸妈妈至少有一个会陪她。在这里,妈妈说的话没有让孩子听明白,孩子才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绪,也属于分离焦虑。那下一次就需要跟孩子说清楚,如果爸爸不在家就由妈妈陪,妈妈不在家就有爸爸陪,如果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爸爸妈妈就会安排其他人来陪孩子愿意把这些告诉我。除此之外,我还要去感谢、欣赏孩子,感谢她对于妈妈的信任,欣赏她对于情感词汇的精准使用。
上完这三天的课程,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那就是我在先生的身上看到了他许多的优点,突然由衷的觉得,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配偶,我是多么的自豪。我的先生他是一个孝敬的人、善良的人、有大爱的人、细心的人、严谨的人,他还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挽救了许多生命,同时我也深深意识到,我的情绪与先生的情绪紧紧相联系,而先生的情绪,牵动着无数病患和家属情绪,甚至生命。
所以我觉得自己学习了这些知识,情商提高了,能够影响到先生,让他的心情愉悦,他的心情愉悦了,工作效率就高,手术成功率高,这样不就是间接的帮助了更多的病患吗?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2021年,也是另外一种使命感,促使我参与了和谐社区共建共治活动——与身边好几位妈妈一起参与社区巾帼阅读志愿者培养计划项目,并顺利完成结业,我还获得“社区绘本讲师”以及“新晋志愿者模范”的荣誉称号,为这一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而在2022年我除了继续参与社区阅读推广工作,同时也在为参与到未来社区家庭教育的活动中做准备。
我希望自己可以活出生命价值,绽放天赋,成为一个发光发热的人,帮助身边更多的朋友,帮助更多家庭变得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