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一样都起源于印度。(有争议)
“大象之棋”传到欧洲和中国之后,分道扬镳地发生了迥然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和地域的文化差异息息相关的。
两棋的文化差异分析对中国的管理工作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公司的老板经常以这两种象棋来举例教育我们。我听了一头雾水,赶紧临时抱佛脚到简书来补补课。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都是32个棋子、64个格子(中国象棋中间加了楚河汉界),中国象棋有“士”和“炮”,国际象棋则是“后”。
说明欧洲的王后的地位比我们高,嫁女儿经常是送地陪嫁,国产重组,有要成立联合国的架势,在欧洲的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演变。
女人可称王,霸气十足。维多利亚女王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创了大英帝国的颠峰时期。还有伊丽莎白等二十多位女王相继出场主导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中国嫁公主更多的是安邦保境,求亲也是变相的索要人质,顶多再搭配一些猪马牛羊,跟一些工匠同去,也没有挂职轮岗的说法。中国的文化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性的地位相对是比较低的。
还是说说棋子
“后”在国际象棋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棋力也是最强的。“王”和“后”满棋盘地飞,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中国象棋的“将”、“帅”以及他们的卫“士”则不出皇城,固守老窝大本营。还得不停地让“象”、“马”等支棱起来保护他们。
差别最大的就是小兵“卒”子了,中国象棋的卒子只能向前,在杀进敌方阵营后才可以横着打,但无论如何都不许后退,在战斗中还经常出现“丢卒保车”的事情。
而国际象棋的卒子就大不一样了,直地、斜地、插着花地乱打,一旦冲到敌阵的底线就功成名就,立即可以秒变为任何棋力的棋子,比如可以成为“王”,但不知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变成“后”。
中国象棋的等级森严,规矩繁多,马别腿,象堵心,炮必须隔山打牛。关键的是老将头子还不能打照面,两国首脑不交流,都是在背后玩阴的。
该学哪种象棋好呢
现在很多家庭都让孩子从小学习国际象棋,说什么可以开发智力,其实更多的还是从小培养国际化思维,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当然一不小心搞个世界冠军,感觉比弄个中国冠军强。
主要还是将来出国留学深造的时候,尽早熟悉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而中国象棋则一步步地沦为老头们的消遣游戏,背了一辈子的棋谱,到老了没人和自己下棋了,有孤独求败的感觉。
各种培训班的导向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要归功于各年涌现出来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他们纷纷办棋院推广国际象棋的普及工作,有些还进入大学开设国际象棋选修课程。
中国象棋有日落西山的趋势,各地的国学院、世界上的孔子学院也应在推广东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用中国象棋做载体寓教于乐。
估计是中国象棋太难学了,东方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没有长期的钻研根本就摸不着门。
国际象棋没学过,估计也不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