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送走来家里参加儿子生日party的孩子们后,打开一本新书《学习之道》([美]巴巴拉·奥克利)来看,翻了前面两章,却怎么也看不下去,觉得简直是废话连篇,半天都不知所云。最后一怒之下,扔在一边睡觉去了。
早上出差收拾行李时,随手挑了两本书装进背包,正准备出门,犹豫片刻后,还是把《学习之道》也拿上了。我的出发点是,即便是一本烂书,也要明白它烂在哪里,可以成为自己的写作注意事项。动车一等座车厢人很少,特别安静。我首先拿出这本书,决定不管如何,当火车到达终点时,我都要翻完它。
还是昨晚那本书,还是昨晚翻过的内容,忽然发现,虽然老外写书依然很啰嗦,但关键内容还是很有启发性的。于是,继续向后看,竟然被一些知识点深深吸引,翻不动书了,火车到站,只看了一半。不是不想看,而是太专注,时间不够了。
一觉醒来,一本烂书变成了极具吸引力的好书,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书没变,改变了的是人的大脑。
人醒着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有毒物质。而在睡眠中,脑细胞会收缩。于是细胞间隙会变大,这就像是打开了水龙头,脑积液从中流过,并且冲洗掉毒素。这样的夜间大扫除,正是保持脑健康的一个环节。极度缺觉时,总会觉得脑袋不太灵光,就是残留毒素作的祟。
充足的睡眠,能够显著提升人们解决难题,理解知识的能力。让精力充沛的大脑阅读一个小时,强过疲劳的大脑读上三个小时。缺觉的大脑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思考活动。
读书如此,处理人和事情也如此。一件让我们火冒三丈的事,一觉醒来,却发现只不过是让人摇头一笑的云烟;一个让我们恨不能宰了她的人,一觉醒来,发现其实刁蛮的还蛮可爱的。这也是大脑在疲惫或亢奋的状态下会“犯浑”,睡眠后,“理性的我”回归,事情自然就不同了。所以,很多成功人士建议在早上去写晨间日记,去反思,去安排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因为早上人更加清醒和理性。
你想改变对一本书的看法吗?
你想手下留情,晚两天再宰了你的另一半吗?
你想变得绅士或淑女一些吗?
你想改变世界吗?
简单——去睡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