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是起床还是多睡五分钟?
要出门了,是穿牛仔裤还是连衣裙?
午饭时间,饿了么列表翻到底,吃哪家?
双十一了,口红到底要买哪个色号?
反复加购又删除,最后没货了……
这样的事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
每当自嘲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一定有人会说:你这哪是选择困难,都是因为穷。
选择困难,真的是因为穷吗?
还真不是。
同事安妮是我见过最“纠结”的天秤座女孩。
有多“纠结”呢?
有一次我陪她逛超市,她在零食区拿起一包薯片仔细观察,时不时地摇一摇,听薯片晃动的声音。然后,又把这包薯片放回货架,拿起另一包,重复刚才的动作……
我问她到底在挑什么?她拿起两包薯片跟我说,这个包装好看,但不知道好不好吃;这个我吃过,但又想尝试新的。
选不出来就把几种都买下,不就行了?
她说不行,“即使都买下了,我在吃的时候也会犹豫,我要背叛我曾经挚爱的薯片么?这可是我室友给我买过的那一款呢……”
原来,买薯片也反映了她某部分的性格:工作上追求极致,生活里特别重感情。
但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薯片,都很难找到绝对的完美。难以做决定时,别人的推荐也是很重要的。
后来我给她挑了一款包装好看、她以前没吃过、我认为最好吃的薯片:“这可是你新同事给你买的一款呢,为了我试一次吧。”
我的大学同学叶子,一直以来成绩优秀,各科都是最优。
毕业时大家都是拿到一个offer就万事大吉,他却疯狂参加校招面试,北京、上海两地跑,最后拿到了十几个offer,他说只有选择多了,才有更大概率选到一个最优的。
筛选到最后两个,分别是北京某互联网大厂,和一家做内容的小公司。
他热爱写作,去那家小公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去大公司虽然是颗螺丝钉,但各方面条件都比小公司更好。
和很多毕业生一样,他选择了大公司。
工作后这几年,我们互相抱怨各自公司的不好,他辗转换了四份工作,也因为压力大而裸辞过,他曾经以为的好工作,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不开心。
最近一次聊天,他告诉我他已经决定去当初放弃的那家小公司。他说,“我现在总算明白了,世界上只有两种公司,一种是让你痛恨的,一种是你不喜欢的。”
所以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听听自己的内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闺蜜小乔因为换了新工作,想搬到公司附近住。
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为了找到一间各方面都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她先把自己的需求列清楚:离公司近、价格合理、室友女生、干净卫生、能放得下自己的电子琴……然后把公司附近二十多套房源的这些要素列了一个Excel表格,再给自己一个月的期限看房,期限一到,不管什么样的房子都要租下来。
最后一个晚上,她接连看了四套房子。
有一间各方面都符合她的需求了,但价格超出了预算。
小乔本来打算放弃,“再看最后一间”。
就在她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室友正在用戴森吸尘器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小乔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房间,虽然室友养了猫,但不管是木地板的缝隙还是沙发垫上,都看不到一根猫毛,连书架和灯具这些很难打理的角落,都干净得没有一点灰。
她当下就拉住准备带她去看下一间的中介,签了合同。
后来她告诉我,虽然自己对房子有很多指标,但心里清楚不会有各方面都合适的“完美房间”。
而最后这间房,看到室友和自己一样追求生活品质,想到以后能和一个“过日子不含糊”的人一起生活,房租贵一点也就无所谓了。
毕竟住得舒服,是她优先级最高的需求。
花半天时间逛超市的安妮,是为了挑选一包最好看、最好吃、以前还没吃过的“完美薯片”;疯狂面试拿下多家offer的叶子,是为了选择一个“发展前景好、自己又喜欢”的“完美工作”;小乔看了20多套房子,是为了找到那间“价格合理、室友nice”的“完美房间”。
你看,选择困难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是因为穷。是因为你多多少少都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内心。
# 留言说说:你有哪些选择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