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谈及文艺感到羞愧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成了可怜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话出自鲁迅先生之口,鲁迅的文章,自从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怎么再看过,一是,其文章读之枯燥乏味,二是年龄所致,三是,其文章的批判性太强,遍地骂文,于我来说,攻击性或者主管偏向性太强的文章我是不怎么愿意看的,但是时隔多年之后,鲁迅的文章,却一直想拿起来再看看,
鲁迅像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一道坎,每一个鲁迅之后的中国读书人都不可避免的会提及到他,在中国那个支离破碎的历史时期,鲁迅作为最具批判精神的文化战士,无疑是那个时代整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学作品都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文字从诞生之日起,斗争就成为它与生俱来的一个属性,这一点鲁迅先生可谓深知,
纵观鲁迅的文章,骂的是谁,封建腐朽的思想或者制度,从洋媚外的献媚者,卑躬屈膝的墙头草,精神上的自卑者,苟且偷生浑浑噩噩的愚众,反正只要是鲁迅看不顺眼的,皆骂了一遍,
鲁迅骂的这些人直到今天也还有,可怜之处比之以前怕是更多,以前的可怜人尚知可怜之处,今天的可怜人最大的可怜之处在于可怜而尚不知,在今天,包括你我,都可能是那个可怜人。
在众多的可怜人当中,文艺上的可怜人怕是在今天最为的多,如果今天文艺的可怜之处被鲁迅先生看到了不知又要怎样一遍骂,是不是要骂,你们这些可怜人连正视文艺都不敢,活的真是羞愧。
2.从文艺到文艺青年看被扭曲了的文艺
文艺这个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了一层“韵味”,当人们谈及文艺之时不免有一种玩味之色。文学和艺术是表达生活一种方式,用精炼的文学语言和艺术创造去表现出生活的美好是文艺的初衷,文艺是精致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热爱文艺,那么至少可以说明,此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能精致的对待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读过书的人,内心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文艺气,我们追求文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文艺所代表的是什么东西,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推崇一个雅字,儒家学者多以儒雅为称,但是儒家的儒雅头上却多了一个礼字,儒家的雅是以礼为基础的,于礼之内是为雅,儒家把雅字更多的用在了教人如何守礼做人上,始于礼,才能合于雅。
文艺自古以来以雅致为称,作为兴趣而言,是为雅趣,其实什么东西,把玩的人少了皆为雅趣,何为俗,拿弹琴这个本是雅致的艺术来说,如果人人皆可弹得一手好琴,那么弹琴还是一件可称为雅的艺术吗?再高雅的东西,一旦流于众人之手即成了俗。
文艺本是一个名词,指代文学和艺术,但现在却被贴上了一些标签,将文艺与青年联系在一块,就成了其中一个标签,名为文艺青年。为什么没有文艺老年,那些活了七九八十的老人,在岁月的累积下对文学和艺术的理解与造诣不是更加的深厚吗?
当今的文艺更像是一种情怀,一种可以随便拿来卖的情怀,在这种情怀下,网吧变身成了网咖,小姐变成了学生,餐厅变成了书店,书店变成了餐厅,青年则变成了文艺青年,好像什么东西只要沾上了文艺,其格调就高涨了一截一样,提升了逼格,涨价自然就不脸红了。
文艺青年这个词在当下不像是一个褒义词,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个文艺青年,你可能会下意思的回避这个字眼,为什么,装字是文艺青年当下的潜意词之一,装文艺即是装格调,就跟餐厅一样,格调高不高雅,是要装的,只有把格调装高了,才能卖个好价钱,文艺的属性里带着高雅,尽管现在的文艺已经入了俗但依旧还有其固有的高雅一面,如果有人说你文艺,多少是有点装高雅的意味在里面,
文艺在现在已经屈从于钱权,在金钱面前,文艺是低矮的,需要煞费苦心的打扮好自己以用来讨得钱主人的开心,博得一个好身价,
文艺青年所拥有的情怀在现在不过是一种可怜人的呻吟,当整个社会所有人都在为如何快速赚钱以迈入成功者之列而狂热时,文艺就成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中看不中用被嫌弃的花瓶,
当青年把这朵花瓶抱在身上的时候,就成了那些多数人眼中抱着花瓶秀情怀且中看不中用的文艺青年。
文艺者匠人也,文艺不应当作为金钱的奴仆,文艺青年者们更不当做文艺的秀卖者,真正的去发现文艺的美,用一颗禅者的心去从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修出精华来,
文艺和事业有冲突吗?匠心所为,真正耐得下心欣赏文艺之人,又怎会静不下心去做好一份事业。
没有浮躁的文艺,真的文艺者大多都是孤独的,静是文艺的基础,一个心思浮躁之人,你怎能指望他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真正的文艺是从生活和生命中发现美,用精炼的文学语言赋予生活以美好的表达,用艺术的创造性来为生活和生命增添美的光彩。
文艺是值得尊重的,如果文艺最终沦落成了叫座的小姐,那我倒愿意去做一个每日光顾的文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