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本草,人人在家都可以用中医。二羊继续跟大家分享家庭食疗本草。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梨,很常见的水果,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却吃坏了身子,例如我。
引
都说中医来源于食医,在很久的夏商时期,商朝的首任宰相、汤剂创始人一一伊尹。他是历史上最杰出的食医、也是堪称“食神”的美食烹饪大师。
他在位五十年,为商代五位帝王提供餐饮调配烹饪、四季营养搭配,是一位伟大的食医之大家,开创了食物养生的饮品形式汤、饮、膳、食、羹,五大营养大法,其中排名第一的汤菜也流传至今。
尤其在两广地区,人们现在都经常煲汤,用药材做炖品等。你看中药的汤药方子都叫汤头。
方子的名字也叫某某汤,例如桂枝汤、麻黄汤等等。相传医生张仲景也继承了食神伊尹的秘籍《汤液经法》写成了流传几千年的中医临床宝典《伤寒杂病论》。
以食之名,二羊陆续跟大家分享食疗汤药、家庭本草。今天要说的是梨、雪梨、秋梨。
痛苦领悟
还清晰的记得,那年的秋天,我放暑假归校,父亲给我塞了一袋梨。
我家房前屋后种有好几颗鸭梨树,那年放暑假回家,每一颗梨树都接满了梨,就连最小株的那棵,才刚刚平人腰高,却挂满了果子,枝条被果子都拖到了地上。爷爷只好做了一些小木架子拖起来。
恰值秋收,也正是鸭梨成熟时候。暑假也结束了,我得归校,出发的那天早上,父亲拼命往我行李箱里塞了一袋头天刚摘的梨。说路上吃,可以带去给同学吃。
从村子走路到镇,再赶汽车去坐火车,在火车上折腾一天一宿终于到广州。一路上,车上闷热难当,父亲塞的梨解暑正好。
几大口咬下去,甘甜入心,一阵清爽从头到脚,这时候又想起父亲的好来。临行前都闲家人烦,塞这塞那,路上拎着麻烦。
就这样二十几个小时路上颠簸,我吃掉了差不多十几个梨。
到了广州,正式秋老虎横行,闷热厉害,风扇吹出来的风跟蒸笼里的蒸汽一般。赶紧把梨拿出来,草草洗了喊上室友同学瓜分了。
一边吃,大家一边分享各自回家的趣事。不知不觉中,也许是太热和太口渴了,这一下连接吃了两个半斤多的梨。然后就悲剧了。
半夜开始肚子痛、肚子咕咕想跟打雷一般,然后开始狂泻不止,一天晚上十多次。赶紧把备着藿香正气丸吃了,腹痛稍微缓解一点。
到第二天早上,手脚酸软无力,整个人虚脱了。仍然有肚子痛跑厕所,依然是水泻。想着去医院又要排队、又要打吊针,又得费好多钱。
只能继续吃继续吃藿香正气丸。当时我的医术水平仅限于知道用藿香正气丸。当然,同样的病症发生在今天肯定有更快的方法解决。第二天下午,腹痛腹泻总算减少。
慢慢的第三天也还有一点肚子痛和腹泻,总算可以控制了。后面继续用藿香正气丸,吃了四五天,总算好一点了。
但是,从此之后,落下了一个病症。我的大便从来就没有成型过、便溏、烂屎,严重的还经常看到不消化的东西。
后面随着中医知识的积累,才知道这是脾虚了,脾胃虚寒了。又用了残酷的方法做艾灸,化脓灸也就是疤痕灸。把艾柱放在关元穴上烧,直接烧完、穴位的地方会起水泡、化脓、结痂留疤。
经过一个月的折腾、拉肚子终于好一点了。
“”啊,多么痛的领悟~可我的脾胃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了解梨
自己的亲身经历真真体会了一次脾虚、寒凉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真正体会梨这味水果性,梨,你真的很寒凉。
真是透心凉,脾好伤!
简直伤透了我的脾胃也伤透了我的心。
翻看本草典籍:
梨,味甘、微酸,寒。多食令人寒中,金疮,乳妇尤不可食。--- 宋·《证类本草》
多吃了让人寒中啊!看到这句话我一下子明白了,当时吃梨为什么会拉了几天几夜!
在学中医过程中,我又学到了这样一个经典案例:
相传清代名医叶天士,曾经为一名进京赶考的举人治眼疾时,发现他患严重的消渴症(类似现在的糖尿病)。当时,叶天士虽医术享誉九州,但对眼前的这个患者却没什么好办法。不得不让这位举人另寻高明。
后来,举人去了一处名叫玉泉寺的寺庙,遇到到一位高僧。这位高鬙告诉他你这个病简单啊,你去往京城赶考的路上可以买梨来吃,边走边吃,可以当饭吃,口渴就直接吃梨。
就这样这位举人走了一两个月到京城,他的消渴症也好了,考试还高中了。这位举人后来遇到叶天士,将吃梨就治好他消渴病的湿告诉了他。叶天士感到愧疚,摘了招牌,听诊,跑去找这位高僧拜师。
插个话,这个叶名医,年轻时候很好学,听说哪里有厉害的师傅就跑去拜师,相传他出道之前已经拜了二十几位师傅了。即便自己很出名了,只要听说哪里有厉害高人就放下架子跑过去求教。世人都把他叫做“医痴”。
再后来,叶天士受高僧点拨。自己又查阅古著,结合自己会多年的临床体会,研究出了一个治疗消渴症的验方。为了感谢玉泉寺高僧的授教,又结合这条方的特点“如玉泉注身,以治消渴之症”,他将这个方子命名为玉泉散(现代有中成药,玉泉丸)。
再后来,康熙皇帝得知此事,甚感叶天士的医术和他苦心研方、济世于众的善心,御笔亲赐“天下第一”匾额。
再后来,这个吃梨治疗消渴的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医女明妃》里的桥段。
再后来。这个桥段在知乎上被各种吐槽和质疑!
你看梨能治糖尿病,吹牛吧,中医!
这个故事里说的消渴症,类似于糖尿病,不完全等同于糖尿病。并且消渴有许多中类型,这个梨以及玉泉丸只适合阴虚内热的消渴。
如果是阳虚型的不但没效果,反而把身体吃坏了,后面详细说。不要说中医中药没用是你不会用,也不要说吃了中药吃坏是中医的错,是人乱吃药,不对症!
通过二羊的腹泻经历以及上面这个故事,你大概知道梨是什么样的调性了。
对,它就是寒凉、滋润的。
翻看所有本草书籍都是这样说的: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
它是寒凉的,清润的,所以清热,生津液。化痰也是化热痰。
梨,是寒凉的。治疗的是热病。也就是中医说的热者寒之。
所以北方中医专家经常介绍的,秋冬咳嗽治疗食疗神方:川贝炖雪梨,
在干燥用暖气的北方就很适合,在阴冷潮湿的冬季南方就很不适合,吃了咳嗽不但没好严重的会把病治坏咯。
为什么酱紫呢?
梨,春天开花结果,长在夏季,却能反夏暑,秋天成熟。梨,肉白润,入肺属金。
五行金在传统文化里边叫什么呢?也叫白虎,白虎下山。这秋梨就是白虎,跟中医的经方的“”白虎汤“”类似。
肺金凉润,性质往下。也正因为这秋天的凉,让空气水凝结成霜,秋梨跟这个白虎汤就能达到这一的效果。
所以当有身体里热、整个身体如夏天弥漫的大热和局部的肺热的时候,用梨和白虎汤来治再好不过。就好比秋凉一到夏暑一下子就能收了。
你看原来雪梨是这样的性味。
当有人肺热咳嗽时候再好不过了、阴虚肺热消渴时候也正适合,小孩发热咳嗽咯黄痰时这就很适合。
那如果是相反的寒凉的症状,寒凉的身体就不要在去乱吃梨了,尤其是
脾胃虚寒的、体寒的:
“脾虚便溏及寒嗽(寒性咳嗽)忌服。”
"肺寒咳嗽、脾家泄泻、腹痛冷积、寒痰痰饮、妇人产后、小儿痘后、胃冷呕吐,法咸忌之。"--- 《本草经疏》
聊了这么多,大家都应该知道了梨和怎么用了吧。
当然,这个梨除了食疗用了治肺热咳嗽、消渴还能治一些大病和慢性病,鉴于打字太辛苦,暂时聊这么多,后续请关注二羊的系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