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两个女子爱上同一个男人
一年后才看当时火爆异常的谍战大戏《伪装者》,零零碎碎地总算补齐了。开始无意看的,从30集开始看到大结局,一上来就是黎叔认出明台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国共地下党联手解救劳工。出任务前在隐蔽处所房间里,锦云和曼丽一场火药味和醋味十足的对话。
“你是不是想跟我谈谈?”
“跟你有什么好谈的?”
“看来你是不想跟我谈了。”
“我早就想跟你谈了。”
“谈什么?”
“你不知道我想谈什么吗?”
“我怎么知道你想谈什么。”
“不是你先找我谈的吗?”
似乎是两个女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的常见模式。
“先声明一点,虽然我们偶尔会有目标一致的行动,但我们绝不在一条路上。”
“同意,我也压根没把你当成同路人”
“好,难得我们会达成共识。”
泾渭分明的站队。
“我觉得你就是一个骗子,你是在利用明台的感情。”
“这你就错了,我对他是真心的。”
“真心的?那你会不会向你的组织汇报了啊?”
……(中间略去几句)
“我爱明台。”
“这句话你应该跟他说。”
“我当然会跟他说,一有机会我就会说的。”
“你要是真的爱他,就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他已经被你迷上了,还能有什么选择?”
看到这里,当时我以为对于明台、锦云、曼丽来说,这将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夺爱之战,只是曼丽晚一步,暗恋着明台未言明,而已。
2、 你有月亮的柔弱,我却向往太阳的温暖
往下的剧情却使曼丽始终埋在卑微里,彻骨地爱着明台,却没有得到心上人爱的回应。直到那一场,让人心碎的死去。
也许曼丽死了,明台才真的爱上她。那爱会永远活在阴郁的夜里,不见日光。
而明台与锦云的爱却是阳光下的花朵:一见钟情,门当户对,志同道合,还恰好就是媒妁之言。所有的故事都那么自然,就像被安排好的,一条光明大道直通胜利。
回过头再从第一集慢慢看下来,发现明台选择爱的过程就是他的思想成长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不喷女主演员的颜值与演技,单说人物内心的变化与剧情发展。
明台是典型的双重性格,也只有这种特质才适合做情报工作。剧里主要人物无不有此种个性。与明楼的沉稳博才和滴水不漏不同,明台身上有天然的掩护性——一个花天酒地的少爷,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谁也想不到他就是枪毙汉奸汪芙蕖、刺杀南田洋子、解救劳工的毒蝎。如果明台只是党国的一把钢刀,他的爱国只停留在忠于党国,那么也许他与于曼丽早就定情军校了,这样也不会有炸毁樱花号上与程锦云的暗生情愫了,更不会有他得知军统上层与76号勾结走私大发国难财时的痛苦了。
是明台本身对大义与光明的追求引着他,在暗夜微弱的星火中,寻找太阳的光辉。早在法国时,明台就接触过共产主义思想,他第二次见到锦云就说,“我对你们的进步思想很感兴趣”。因此,锦云不只是一位知书达礼、内敛温柔的姑娘,更是明台向往的“光明使者”。也许他并不自知,但锦云的共党身份一定于冥冥之中牵引着他,让他将身心交给这位落落大方的小姐。
如果说曼丽对明台的爱是男女之爱,是纯粹的个人之爱,是刻骨铭心的初爱;那么锦云对明台的爱则是主义之爱,是时代促成的同志之爱,是理想与爱情融合的爱;明台对曼丽的感情是守护,是怜爱,是一半的命;明台对锦云的爱是一比一的势均力敌,是并肩奔向胜利的欢愉,是白首偕老也不厌倦的理性之爱。不能说明台从没恋上过曼丽,更不能说明台根本爱的不是锦云。他爱锦云,他对锦云说,“只有你才能让我做回正常人”。锦云是云淡风轻的女子,她是照在明台身上温暖的阳光;曼丽是痴情执着的女子,她是叫明台心疼的一弯新月。
3、 不要卑微,要的是一比一
永远有一股杀气的曼丽与永远有一丝温暖的锦云,明台用一个正常人的眼光选择了后者,从他决定的那一刻起,他再也没给曼丽一丝暧昧。
初见的惊鸿,刑场不要命的解救,军校里的种种片段,都成了曼丽一个人抱着怀念的回忆。明台给了她故事的开头,却怎么也不肯给她一个继续。故事在她的身世被揭开时就结束了。倒不是说明台嫌弃她曾被卖到春楼,也不是明台见异思迁,生死搭档的定位从开始也不允许他爱上曼丽,最重要的是对于明台来说,曼丽终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女子,他知道要和他结婚生子的,必定不是曼丽。所以,曼丽其实一早也明白,即使不是锦云,也会有别的女子伴着明台,给他自己给不了的“根正苗红”。
锦云与明台的确是相配的。她不索取明台的爱,她能带给明台的,才是她真正自信的地方。每次明台遇到锦云,都是势均力敌的你来我往,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那种吸引是平等碰撞出的爱的火花,是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的分享,没有卑微,也没有痴怨。一切战争硝烟都在彼此凝望的眼神里化为温暖,似乎和平与光明就在不远处招手。
4、 我用光明祭奠你
曼丽牺牲前的那一幕,却是令所有人动容的。她毫不毫不掩饰对明台的爱,在即将面临生死离别前,索求明台的一个拥抱。在生死未卜的一刻,明台终于将所有的怜爱与不舍化在这个拥抱里。曼丽中枪跌下时,眼神里有满足,而明台的心痛也流在眼泪里。自此,曼丽在明台心里,留下了永恒的位置。在明台惨遭汪曼春严刑、昏过去又醒来时,他第一个想起的人,是曼丽;当他被自己人救起睡了很多天后,阿诚将他与曼丽的婚纱照拿给他,阿诚对他说,“这是我在于曼丽身上找到的,我知道你想留着它。”此时明台紧紧握着那照片。
可是,多少的怀念也只在心里了。逝去的女子用性命换回心上人的念想。活在当下的人们,用努力生活悼念那些回不去的过往。
乱世里的儿女情长,终究被淹没在战争的硝烟里。唯有志同而道合,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现在的爱情与婚姻,谁说又不是如此呢?
番外
十几岁的初恋终敌不过彼此的改变与现实的磨练,我们不用欺骗自己是岁月的痕迹,是他人的无情,是现实的考验,其实一切早就注定,我们的无缘皆是因为我们的选择。
一个老掉牙的爱情故事。
小梦与小勇是高中同学,小梦是中等成绩,小勇是尖子生。因为互相喜欢走到一起。
小梦因为喜欢小勇努力学习,小勇也动力十足,两人将恋爱变成慢慢正能量,最后双双考上一所重点大学。然后一切顺理成章,双宿双飞。
当然,真正的生活复杂的多,校园里的单纯遇到社会的复杂,人心思变,往后的人生路上等待他们的,定有考验重重。而能不能走到一起,最重要的,一定是各种方面的志同道合。
再举个例子。
如果情景定在北京,依然是小梦与小勇,他俩已经结婚。免不了柴米油盐与拌嘴吵架,但思想和价值观的相似性就可以令生活少一些不和谐。
小勇早晨出门晚了,打车去公司。到单位给小梦打了个电话,“媳妇,我今天没赶上地铁,打车来的公司。花了150。”小梦说,“150就150吧,就当少看了一场电影”。
这是相处的秘密,但很难学会,因为我们的性格是隐藏在表现里的,如果不是一同经历了少年岁月,怎能达到如此默契呢?
战争年代的信仰与理想,是爱情很好的媒介,而现代社会的男女,似乎只有小情爱了。一言不合,大打出口。出言不逊,不留退路。
现在的门当户对,大多指家庭条件与工作性质。公务员与老师就可以相配,官员子弟与富二代便是一对,至于打工的或许也只可以找个京漂了。
我们或许可以想想,除了物质基础外,自己做些什么改变可以随得上Ta的步伐,前提是你认为Ta的进步值得你追赶。
如果不幸你只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依恋着一人,而固守着自我不做改变,那么,当你的小情爱遇到Ta的志同道合,你要有危机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