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开始碎碎念前我想先讲个小故事:
公司来去年年初来了一位A君,A君是山东人,高高壮壮的,说话声音有点软软的,做事也是那种不疾不徐的,整体来说他除了身形比较像“山东”之外,其它一点也不像。
我对A君一开始的印象还不错,懂得多,问他什么问题他也都知道一二。
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和他合租在一起的B君开始在我面前吐槽A君邋遢,不爱洗澡,不爱打扫卫生,上厕所不关门等等各种低素质行为。
一开始我还会替A君说上两句好话,可是听B君吐槽的久了,我也开始改变对A君的看法了,加上A君有时候确实会出现B君和我吐槽的那些行为。我开始无限放大A君身上的缺点,接着行为言语上也可表现的不那么友善了。
甚至在办公群里公开怼他,甚至说出,他一个人影响了整个办公室的空气这类的话。
A君在听了我的“言语攻击”之后不但没有改进,反而有种变本加利的感觉。总之,办公室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不管是工作氛围还是工作环境。
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前几天我突然发现他好像变了。
开始不但主动参与到打扫办公室卫生的行列里,还开始注重个人卫生了,刮胡子、洗澡换衣服……甚至还开始主动帮助别人了。
A君为什么会开始愿意改变了呢?
我仔细想了,觉得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对他的态度变了,之前我在和他的交流里总是带着不友善,带着对他的嫌弃。我要求他做出改变,但并不是真正的去为他能更好而提出这种建议,只是单纯的觉得他影响到了我。
那时我还觉得他不但个人卫生很差,还是一个知错不改的人。总之他在我眼里就是个“垃圾人”,我甚至开始带着恶意去揣测他的每一个行为,我开始附和B君关于A君的一切不好的评价。甚至很多时候,我还会主动去找B君吐槽A君,诋毁A君。
可因为工作的原因和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交流多了,我慢慢摘下对他带上的有色眼镜,尽量要求自己对他友善一点。毕竟像个刺猬一样去沟通,这样的成本太高了。
然后他就出现了我上面描述的那些改变。
我不由得在想,有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些问题一些人时,也许应该先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所在,学会换位思考。即使他真的很差劲,你也要带着善意去告诉他,让他做出改变,而不是对他百般嫌弃。企图这样他就能意识到自己被嫌弃了,然后去改变自己讨好你。
就拿A君的事情来说,起初他在听到我的吐槽之所以还是我行我素,也许就是对我所散发出来的“恶意”的一种反抗行为。
毕竟言语可以骗得了人,人的行为语气是骗不了人,态度是否真诚这种东西很容易就能传达到当事人的心里。当他感受到了真正的善意,他自然也就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为别人带来不便,如果有,他也会开始考虑要不要改变一下,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而不是依然我行我素。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对那些你想让他有所改变的人多释放一点你的善意,也许这样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我在A君身上得到的一样(虽然不知道A君能坚持多久,毕竟坏习惯改掉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总想要别人理解我们,却很少换位思考,去先理解别人。
刘润老师说“如果想要发生较小的变化,专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了,但如果想要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就需要思维转换,改变理解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