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医学发达社会进步了,还是现代人把身体看得天一样重要了,人们有个头疼发热稍微不舒服了马上往医院跑输液打针大把大把地吃药,动辄花费几十上百元;医院也不含糊,病人就诊二话不说先做仪器:血检尿检做全身CT,那银子就不是几十几百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几十年前的农村,有那么多土法子偏方,简单易行、就地取材,效果并不比去医院差。
记得小时候肚子疼,一般是着凉了,母亲会在做饭时拿一块土坯在土灶的灶膛里烧到烫手,然后取出来裹上几层老土布让我暖肚。记得很清楚,在我们家的堂屋里,我无奈地趴在一条矮凳上,肚子和板凳之间就是那块“炽热”的裹布的土坯,那种剧烈的灼痛感到现在难以忘怀……
这种当时看来有些暴力的土方子效果非常明显,若是搁现在我想还可以一用,不过现在有哪个家长会如此“狠心”让自己的娇儿受如此“折磨”呢?
当年的感冒也有偏方,那就是喝“醋热水”发汗:煤球炉上熬一碗水,放入葱段儿、姜片儿、芫荽、自己酿的粮食醋,又酸又辣滋味很重,热辣烫嘴地一口气喝下,脱衣睡了,用被子蒙头,以利于发汗……你还别说,不出十分钟,汗出透了,神清气爽,头也不痛了。
现在想来,“醋热水”和退烧药的效果相同,不过退烧药含有对身体有害成分,哪有葱姜芫荽这些绿色食物好啊?又能治病又绿色健康!
小时候去野外割草剜野菜,不小心割破手脚流了血,我们也不害怕,满地都是小蓟菜,一种很普遍的有着长而厚叶子的绿色植物,我们这里叫“戚戚菜”。随便摘几片叶子,掐去边缘扎手的毛刺儿,搁手心里使劲儿揉几下,揉出汁水摁在伤口处,很快就能起到止血的作用,这时我们还会摁着伤口晃着胳膊口中念念有词:“血血儿你走吧,皮皮儿你来吧……”连说十遍,伤口就愈合了,哈哈!
现在野地里荠荠菜还在,但是人们都不会拿它止血了,因为没有人去野地里割草剜菜了,今天创口贴是止血消炎的首选。
还有一种叫“马屁泡”的菌类的果实对止血也有奇效,这是一种不多见的类似蘑菇的菌类,也叫“马蹄包”或牛粪菇,现在几乎绝迹了,它圆球形如蘑菇,但没有一般蘑菇的菌盖、菌褶、菌柄等构造,它有着蘑菇样白色的外皮儿,长熟后剥开,里面是一兜儿黄色的粉末,抹在伤口上疗效不错。当年好些人家的房梁上檐角里会悬挂一两个成熟的“马屁泡”以备时用。
还有一种止血的方子,那就是“烟灰”。
在建筑工地上好几次看到有工友手脚不小心蹭破了皮,都是点燃香烟,猛吸两口,把烟灰小心均匀地涂抹在伤口上,那阵势简单粗暴,甚至有些野蛮,但你不能不佩服它的奇效。
姥姥在世时,每年夏天很热的时候,总见她眉毛处贴着狭长的绿色叶子,后来得知那是“薄荷叶儿”。
薄荷是一种根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在地下生长蔓延极快,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从别处移植到小菜园里两株薄荷,过两年就成为蓬蓬勃勃的一片了……薄荷叶子本身不散发气味,只有采摘下揉碎了浓郁的味道就出来了:凉凉的、辣辣的,还带着一股甜味儿。薄荷也是一种有名的中药,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清利头目的功效,提取的薄荷醇广泛应用到医药、香水、饮料、糖果等诸多方面。无怪乎姥姥要揉皱薄荷叶子贴到眉毛或者太阳穴上呢!
其实在每个治病的偏方里,都有中药的影子,有时无意中的一个举措,有可能歪打正着,让稀松平常之物也会成为治病的良方——本家一位姑姑,两三岁时生病,由于兄妹多家里穷没钱看病,眼看奄奄一息,哭哑了嗓子喊口渴,老爹不耐烦了,劈手从门后水瓮里舀半瓢水灌下去……结果姑姑的的病竟奇迹般好了!——这就是“瓮根水”的奇效!——姑姑现在九十多岁了仍健康地活着。
其实所谓的民间小偏方,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中药的成分,只不过是最原始、最粗糙、没经过深加工罢了。纯朴智慧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摸索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安身扶体的小偏方,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应该是有突出贡献的。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