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一捆压弯腰的猪草,手里牵着家里最重要的劳力——黄牛,放眼望去,理想被绿森森的山反弹回来,因为肚子饿了,哪里顾得上诗和远方?
窑洞土炕上,三弟忙着点灯。在没有娱乐没有电的时代,点灯就像衙门里喊一声“威——武——”一样有势。
看着三弟抢了先,二弟急得连饭都没吃好。碗饭简单而丰盛。简单是因为没有大鱼大肉,普通农家,普通晚餐。延安市水源沟村朦朦胧胧的窗户内家家户户的饭菜简直是一个厨师做出来再挨家挨户分发下去的。
说饭菜丰盛是因为正直秋季,万物的成熟也提现在饭桌上。土豆炖粉条,一个掺玉米面的白面馒头,一筛子玉米面馒头,一筛子红薯,一盆鲜玉米,一盆红薯,一盆南瓜绿豆小米稀饭。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如豆的灯火照在爷爷的脸上,泛出古色古香的诗意。自从有了三弟,爷爷的腿窝里就再也不属于我。我家的碗饭号令是爷爷下达的。当第一碗饭端给爷爷时,就是开吃的指令。
只见勺来筷往,噼里啪啦,红薯太烫在嘴里丝丝嘘嘘不敢下咽,南瓜汤咕咕噜噜倒入喉咙……
“今儿的南瓜又甜又糯!”
“明儿把红薯全刨完,万一冻了就不好了。”
吃饱后,放下碗筷和弟妹们出门看星星。身后,窑洞从山里长出来,尤其是夜晚,给人踏实。秋天的风已经萧索,秋叶像满园落英前仆后继,纷纷扬扬。
星星不高,如果登山对面山一定能摘回几颗。星星很亮,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同意把星星摘回家代替煤油灯。
时间是个魔术师,没几年我在采油厂的四楼。一家四口,妻在上菜,我在摆桌,女儿急得作业没做完直哭,儿子蹦蹦跳跳说着幼儿园的老师和学生。顶灯很亮,比几十个煤油灯都亮。一家人围坐,灯火阑珊处,都是可爱的脸庞。
2024年,我到西安上班半年。七弟家里,二三十人围坐。在诗和远方谈论着延安老家的点点滴滴。
这时候,灯火照在弟妹们脸上,洒在他们家人的身上,我又感觉到——
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家人闲坐,那时候就连灯火都相当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