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公众号里面关于林徽因的文章特别多,多到一提起林徽因我都很厌烦的程度,来来去去都绕不开林徽因身边的三个男人——徐志摩,梁思成,还有金岳霖。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林徽因是没有什么好感的,直到最近看完了张清平写的《林徽因传》,了解了她的一生,才略有所改观。
林徽因的前半生是优渥而顺遂的,出身名门,接受良好教育,遇到徐志摩,嫁给梁思成,认识了一群知识分子好友,所以常常有人将她和“太太客厅”联系在一起,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出身教养、人生阅历、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等各方面的不同,就像一扇扇有形无形的窗户,把她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了。窗子以外那种带着整个血肉的身体到处碰运气的艰辛人生,是她永远不能融入其中,也不可能融入其中的。
但是,在她人生的后半段,却真真实实体会到了人间疾苦。国难当头,他们一家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流离失所,无处安身。先是逃到了重庆,再去昆明避难,经历物价飞涨,为了生计东奔西走,但是至少还有朋友。后因工作原因去了四川一个叫李庄的小村子里,在这里,林徽因重病不退,医疗条件恶劣,在这里,林徽因想过死亡,她一直是骄傲的,所以在这种时候,她的内心更是痛苦,但她还是投身在热爱的建筑事业,热爱的艺术和写作中,一日一日的挺了过来。
终于回北平了,林徽因被预测只能活五年的生命好像重新焕发了光彩,她和梁思成一道设计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日一日拖着病体紧张而又开心的工作着。这时的她,已经体会过人间愁滋味,抗打击的能力也强了很多,可是,生活并没有让她顺遂的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北京市政规划方案被否,被批为资产阶级建筑师,和思成同时住进医院,然后,走完了她的一生。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以后,依然热爱生活。我很敬佩晚年的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