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使学习有趣。学校教育是有限制的——出勤是强制性的,课程是必修的,班级设置没有个性化而言,考试也让人悬着一颗心。更合理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学习活动有意义,进而参与其中。
学生把问题带到学校来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的问题很严重,也许老师根本帮不上什么忙。但这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你可能不能改变学生与家人的关系,但是你可以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你可能无法让学生控制不稳定的家庭生活,但是可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学校中控制自己的时间;你可能不能改变学生的生活,但可以使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尽量地有意义。
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创建安全、有序、有爱心的课堂环境就更加重要。因为,管理和教学是互补的,而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良好教学的前提。
基于这种思考,我校这两年突出了教室环境设计——班级文化环境创设,学生身心受益,也启发了我的教育思考。
教室不仅仅是教学的地方。首先,教室要保障安全,并增强心理安全感。这是所有人造环境最基本的功能。教室应该像家一样,为学生提供避开恶劣天气、噪音、炙热和酷寒以及有害气体的保护。在诸如化学实验等课上,身体的安全尤为重要。教室还应是一个舒服的好去处——提供心理安全,所以,要把柔和的因素融入教室环境,暖色调、明快风格以及多样的质地也能帮助创造安全与舒适。也要合理安排教室空间,比如通过让学生选择座位来提高心理安全感,很多学生希望坐在朋友附近,但有的学生却喜欢坐在屋角、靠近窗户或坐在前排。
其次,教室要满足社交功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安排课桌,必须仔细考虑你需要学生之间有多少互动。聚集在一起的课桌可以增加社交活动,因为个体之间距离很近,可以进行眼神交流,可以共同参加活动、进行小组交流等。如果想强调合作学习,这种安排是合适的。马蹄型、圆圈型,与不同的学习任务各得其宜。成排的课桌,减少了同学之间的互动,使他们更容易聚精会神于自己的功课。行列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老师身上,适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但只是中前座位的学生与老师互动多。所以,老师要尽可能环绕教室走动,和坐得远一些的同学进行眼神交流,和坐在后面和边上的同学交流,定期调换座位等。
再次,教室要让学生和老师心情愉悦,因为美观令人愉悦的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诱人的环境对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学习参与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教室还应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地方,应该吸引学生去观察、思考、分析与发现。理想的教室最好是学科教室,比如在语文教室里,满是小说、文学选集、报刊以及各种参考资料等。
最后,教室要能展示班集体的个性。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班规班约、班级愿景等等,让教室从自然环境升华到道德境界、审美境界。(18.01.05《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