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长和孩子们对“快点”这个词都不陌生,许多孩子就是在这两个高频字的环绕下开始了他们一天,快点起床,快点穿衣服,快点去喝水,快点刷牙洗脸,快点吃饭,快点!快点!我们要出门了。有时候光催还是不行的,得靠吼,催了半天没动静,一顿吼立竿见影。这样我们就跟孩子之间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不催它就不动,小催他就小动,你要吼起来,他就立刻行动。
离上学还有30分钟和离上学还有10分钟,家长都会用“快点”来催我,所不同的只是最初轻轻的催促声,会随着截止时间的临近变成了怒吼和咆哮,孩子们也学会了根据家长的语气,语速,还有面部表情来判断到底是不是真的来不及了。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当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行走的人肉闹钟,孩子们只要看家长的脸色,就能判断时间的多少。其实我们就是想让他感知时间的紧迫性,把“快点”这两个字能换成现在是几点,离我们做什么事还有多少分钟?比如说现在是7:20,离7:30出门,还有10分钟,我们还有什么什么需要完成,加油吧!
当我们用不带情绪的准确时间反馈,孩子们对具体的时间慢慢开始有了感知。我们催促孩子,其实是不相信孩子有自我掌控的能力,催促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家长越催,孩子就越慢,反正每次都会有人替他着急,拖着他在上课之前赶到教室,这样的循环往复,孩子就没有了责任感和自主意识。所以各位亲爱的家长们“快点”这两个字,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意义,长期使用这两个字会让他们依赖周围人的反应和情绪,作为判断自己要干什么的标准。从今天开始就把它在你和孩子对话当中去掉吧,我们可以用更加准确的提醒来帮助孩子们感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