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爷爷奶奶做锅贴时给儿子一小块面让他玩,然后儿子就开始学着爷爷擀了起来,一开始不会擀让我帮忙,我说边用力气压着边往前推。儿子力气小又叫我来帮忙,我边说边给擀了一下,然后我拿起来想换个方向再擀。这时儿子不同意了,哭着说拿起来光弄坏了。我说:妈妈觉得这样弄,我不知道你想让我怎么帮你,你可以跟我说清楚一些。儿子又说:妈妈我不会你教我。我说:妈妈觉得就是这样弄的。结果儿子还是不同意。
儿子的想法可能是面不动只让擀面杖动。我想自己拿一块擀给他看应该更好一些。接着我拿了一点面团,弄了一个薄饼但不太理想,就把面团在一起重新开始擀,结果儿子看我团在一起后哭了,边哭边说:你这样就弄坏了。真是莫名其妙的哭呀,首先这是我的面团,其次你为啥哭呢?我再来一次是为了弄好呀!
看儿子哭的这么伤心,我把他抱到沙发上坐了下来。我问他: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儿子说:妈妈你弄坏了,就没法再弄了。我说:我第一次弄坏了,我觉得不要紧。你看巧虎的妈妈做饼干做坏了也是再试一次的呀,我也可以再试一次。做事情有的时候一次不行,可以两次、三次、四次,或者是一百零一次都不要紧。只要我们在努力做。很多厉害的人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会的,我们不会的东西就要去尝试呀。你刚才是不是想一次就弄好?儿子点头说是。我说:你看刚才我们绕s型比赛拿核桃时,一开始你快,妈妈就想着加快点速度超过你,后来妈妈比你快了,你没哭还说要快点超过妈妈呢,你继续加油最后超过了妈妈。很多时候不是每次都一次成功的。只要我们加油,坚持去做就可以呀!
儿子情绪恢复了,我们继续开始擀面饼。做的过程中我说:其实妈妈小的时候也不会擀。儿子说:那姥姥说什么呀?“姥姥说不会不要紧去看别人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去尝试做呀”。“那妈妈怎么说”?“我就自己学着做呀,做不好就再试一次”。“姥姥怎么说”?“姥姥什么也没说呀,我就自己重复练习呀”。“妈妈怎么说”?“妈妈不停的去尝试,后来就会了呀”。我们一起擀了一会,直到爷爷奶奶喊吃饭。
最近遇到问题不好解决的时候,我会跟儿子说我小时候也这样,然后用姥姥怎么跟我说的方式来教育儿子。所以今天我一说小时候儿子就问姥姥说什么、妈妈说什么这些问题。不过我觉得跟孩子说自己小时候的事,对解决问题还挺有帮助的。毕竟是在共情孩子,让孩子感觉妈妈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结果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今日感悟】
儿子对事情有些完美主义,这也是上幼儿园遇到的问题。他不仅要求自己,还会要求别人。在幼儿园有老师的指导好很多了。在家我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让对方按照我的要求做呢?遇到问题作为家长应该通过学习和优化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影响。
【总结】
读《让孩子远离焦虑》
你的孩子有这些表现吗:
超级粘妈妈,无法自己独自入睡?恐惧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没信心?总是担心还未发生的事?反复确认“如果……怎么办?”的问题?或者看起来有些完美主义,事无巨细地要求自己表现完美?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危险信号,你需要重视了,孩子正面临焦虑。也许表面上他们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实际他们内心正备受煎熬、无比疲惫。
导致孩子焦虑的家庭教养行为
父母的过度控制,或过度关注和过度保护。强化孩子对危险和失败的曲解。比如“陌生人是坏人”。容忍或者鼓励孩子的回避行为。轻视或者批判孩子的行为。家庭冲突:打架、吵架、家庭不和睦。
减轻焦虑的积极家庭教养方式
奖励孩子接受挑战的行为,即使是部分成功也要给予肯定和承认。你无论是出于关心还是生气,都不要对孩子的焦虑行为作出过度的反应。学会控制自己的痛苦表现,不要将自身的焦虑平添到孩子的身上。学会一些民主、积极、倾听的沟通方式,促进家庭问题的解决,尽量避免家庭冲突。
不要把你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无条件接纳孩子:有时你可能会说,你的担心都是“为他好”。如果孩子变成你最不能接受的样子,你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放弃控制权:你担心孩子成绩的好坏,担心青春期的叛逆,害怕他将来面临的危险和失败,总把眼睛盯着孩子的“问题”,总是想帮助、想控制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内心不接受孩子的行为或做法,你的“不接受”(就是“焦虑”)会很快被孩子捕捉到,孩子就会马上吸纳这份焦虑,你的焦虑就转嫁为了孩子的焦虑。
【知道】
知道的太多,做到的太少,我只在乎我先做到打卡 49天。今天听《让孩子远离焦虑》第2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