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到9月,天气炎热,许多人或为了一时清凉,或为了捕捉小鱼小虾,会到河边游水嬉戏,结果导致出现不测。从基层消防站工作经验来看,涉及到的水域救援事故类型,常以孤岛救援和尸体打捞为主。其中,尸体打捞更是每年的必修课,也是最让我头疼的救援之一。
1. 打捞尸体最大的难题
溺亡者定位难,救援失败率高。溺亡者溺水时,消防人员往往并不在现场。接到群众报警后,赶赴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溺水者可能因为水流冲击、淤泥沦陷等漂离原来的溺水位置。加上这些水体大多属于天然开放性水域,能见度差,让救援人员难以快速确定溺亡者的具体位置并实施打捞。
2. 当前打捞尸体的常用办法
- 锚钩打捞。
- 棘刺网拖拽。
- 潜水搜索。
许多基层消防站都自制了一种锚钩,专门用来打捞遇难者尸体,这是当前基层消防站打捞尸体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打捞方法落后、低效、盲目性大、失败率高,宛如“大海捞针”,常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未能将遇难者打捞上岸。消防救援人员也常因为这种低效、不专业的打捞方式被围观群众龃龉,严重损害了消防救援队伍在群众心目中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形象。
根据水域情况、溺亡者溺水位置等,可能还会在现场利用棘刺制作临时性的拖拉网。这种方法有几个问题:首先,受环境限制,现场需要有棘刺;其次,棘刺轻,不易沉入水底,难以发挥拖网打捞的作用;最后,临时制作,材料简单,工艺粗糙,水底情况不清,棘刺网常陷入水域淤泥中,或被水域凸石拉坏。
当水域平静、水深教深、水体干净时,个别中队或许还会派潜水员潜水搜索。但许多中队严重缺乏潜水员和潜水培训,潜水员的技术、装备的可靠性等难以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中队配备的潜水装具几乎为非全面镜,当水体浑浊,甚至有污染时,潜水员就不能实施潜水作业。
难道我们打捞溺亡者,真的只能“大海捞针”吗?
3. 问题解决建议
3.1. 加强探测装备配备
可为中队配备水底声呐探测仪,利用声呐探测水底障碍物及地形地貌,使用仪器辅助搜索遇难人员位置。
3.2. 开展潜水培训,培养专业潜水救援人员
当前中队配备的潜水装具存在几个问题:
- 型号不合身,穿着使用不便。
- 长时间未使用和维护保养,装备出现故障。
- 非全封闭式装具,污染水域难以使用。
中队潜水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 潜水员培训未形成有效机制,新老潜水员未能形成有效衔接。
- 较少甚至未开展潜水培训。许多潜水员自参加潜水培训,取得潜水资格证后,再也未下水开展过潜水训练。久而久之,其潜水技术可靠性差。
建议借助职业化、专业化的东风,大力开展水域救援技术、绳索救援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其中,水域救援技术除了当前各总队、支队搞得风风火火、热火朝天的急流洪水救援技术外,还应重点开展潜水救援培训,如ERDI公共安全潜水培训。
3.3. 开展水域救援搜索、自救、潜水等训练
紧盯实战需求,围绕各种水域事故救援类型,开展孤岛营救、IRB冲锋舟驾驶、救援与紧急维修、急流洪水救援、ERDI公共安全潜水、水域搜索方法、野外生存等科目训练。
训练周期建议根据季节发展变化,定于每年6月开始,为期至少一个月,形成水域救援技术训练机制,达到3个实现:
- 实现人才梯次培养;
- 实现消防指战员水域救援技术从低阶逐步向高阶迈进;
- 实现人员技术不荒废、装备器材不放废,遇到警情拉得出,顶的上。
4. ERDI潜水员培训内容
根据ERDI潜水员课程指南,公共安全潜水员需要学习:
- 休闲潜水和公共安全潜水的区别
- 公共安全潜水团队的设定及应用
- 执行公共安全潜水任务
- 公共安全潜水训练
- 潜水事故的应对
- 与目击者商谈和心理学
- 现场探索
- 绘制水下地图
- 打捞溺水者
- 管理犯罪现场
- 保存现场及记录
- 证物搜索、水质、保存、传递
- 应对危险水质环境
- 干衣或全面罩的应用
- 管制现场人员
- 事后现场整理
- 相关机构的协助等
后记:专业化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实现的,专业的人才需要专业的培养。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杜绝“大海捞针”,目的就是为了让搜救成功与否靠技术的比重更大,靠运气的比重更小。
以上内容为作者个人思考,未经作者同意,任何个人或者单位都不能转载和使用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