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红楼梦的阳春白雪,水浒传的“好勇斗狠”,西游记的“类”童话题材而言,三国演义可谓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素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之美誉,历来多有名家墨客精彩点评,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鲁迅先生的“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鲁迅先生认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表现人物时分寸把握不够,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诸葛亮的智慧和刘备的忠厚被过于夸大扭曲了,反而显得刘备的忠厚老实好像是在做戏,诸葛亮的智慧聪明就像妖怪一样诡异。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老毛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首先还是要好好的翻翻原著,看看原著里罗贯中到底是怎样描写刻画两位主角的。
应该说,罗贯中对刘备、诸葛亮二人还是比较偏爱的,正因为偏爱,所以才会把历史上本来不存在的“三英战吕布”、“陶谦让荆州”、“摔孩子”等安到刘备头上,把“借东风”、“智算华容道”、“锦囊妙计”等情节嫁接给孔明,以至于这二位仁义、智慧的形象深入人心、流传千年,以至于给人“伪”、“妖”之错觉。
但是,翻一下原著你就会发现,很多精彩章节的字里行间,其实罗贯中下笔时都留有余地、埋有伏笔,如果大家仅仅依靠戏曲、电视剧里的演绎戏说而下定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比如,最著名的“神话”诸葛亮片段“七星坛诸葛祭风”里,孔明在夸下海口、言称能借的东风之后,便去江边筑坛做法,临上坛前,对一直陪在左右的老实人鲁肃说了一句“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一方面把鲁肃鲁子敬支开,另一方面也显得有点心虚的预先留下了后路,对于这个段落的描写,央视老版的《三国演义》就刻画的比较忠实原著,唐国强把孔明当时的忐忑、彷徨表演的淋漓尽致、跃于屏前。
再就是刘皇叔的“长厚”,书中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中,面对庞统劝他袭取西川的计策,刘备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曹以急,吾以宽;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意思就是说,如今与我势成水火的敌人是曹操。曹操对人急躁,我就对人宽厚;曹操对人使用暴力,我就对人仁厚;曹操对人诡谲,我就对人忠诚;每件事都与曹操做的相反,大事就可以成就了。这一段里罗贯中交了底,刘皇叔话说的很直白,他的宽厚就是跟曹操对着干的,要搞“差异竞争”、“错位营销”,以己之长,对曹操之短,本来就是秀演技、表演出来的,又何谈虚伪之说,这年头又有哪几个政客不是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