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对话经典317: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把握了朗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很有必要深入细致的读一读范例。更有价值的不是朗读的技巧,而是如何理解感悟解读文本,在这本书中,作者展现了高超的解读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正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补己之短。这个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语文老师授课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对文章解读的水平。
范例二《一夜的工作》
在这个范例中有三点值得学习。
一、对课文的解读,以一段为基础,在解读的时候重点要解读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一些把手,第1种是各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对比排比拟人比喻等等。修辞手法,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句子之间的关系。第2个是一些代词。这些代词起到了连接上下句的作用。第3个是一些概括性的词语。要理清概括词语与具体描写的关系。第4个,要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连贯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法,对段落进行逐字逐词逐句的解读。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进行品味的过程,从而披文入情,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走进人物,感同身受。
二、当然这里也简单的讲了一些朗读的技巧,重点表现为一段话的感情节奏基调,还有停顿强调。
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课文思想的挖掘。要想读得有感情,首先要感动自己,其次要感染别人。如何做到感动自己,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文章所表现的人物品质进行价值判断。感情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思想是对事物的综合认识。只有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让听朗读的人也发生共鸣,这个时候才能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这可能就要走出文章,联系实际了。像这篇课文所表现的伟人的品格,无论放在过去还是放在将来,无论你放在国内还是放在国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首先自己被震撼,被感动,其次,有想把他传播出去的愿望,这才能读的有感情,感动别人。
有感情的朗读,必须动情,动情的前提是价值判断到位,能够产生共鸣。朗读课文的过程是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感悟理解不到位,朗读就不会到位。
范例三《荷花》
这个范例可以学到三点。
当然解读课文十分重要。
—、在解读课文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词语,而且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这里实质上不是词语,而是一个句子,一个事物,词语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句子之间的关系。说词语,是说这个句子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有些概括的,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补充新的内容。
二、以气发声,以声传情;情在境先,以情领境。
单独看一些句子,是不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只有从一段的高度,从整篇课文的高度才能看出作者的感情大河的涌动。
朗读时,用气发声,传递的是感情的流淌和变化。这个时候要依托具体的画面情景,但这里面加了更多的东西,加入了人,加入了人的智慧思想和感情,人的因素远远大于了景物的因素,境随人走,变成了有我之境。
从听众的角度上来看,有感情的朗读,首先表现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感情的声浪起伏变化之河,然后才体会到具体的内容。这个过程恰恰和朗读者的感悟过程是相反的。读和写也呈现出这样一种相反的关系,听和说也是这种关系。
情在境先,以情领境是文章普遍的规律。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只有触动了价值判断,触动了感情,清晰的感受到了感情之河的暗流涌动,才算到位,才能有感情的读出来。
三、气声的运用。
在这篇文章中,有很优美的感情要用气声。以气发声,以气传情,声音不要高,气力要蓄足。表达出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讴歌,表达出浓厚的感情。这是一个朗读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