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亲戚和老乡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昨天在老家出礼,一下车,亲戚的一句“二兵”回来了啊,我苦笑着回答了一声“嗯”。酒桌上,亲戚们谈笑风生,涉及我时总是喊着我的小名。虽然我不乐意,但还是笑陪着大家。
晚上我回到家,与老婆交流了今天出礼的情况,并诉说了自己被称呼小名的感受。老婆笑着说:“这有什么啊,这表示亲近,没有距离感,没有当外人看的啊!”是啊,我怎么没想到的啊?怎么曲意理解别人的话语,没体会他们的真情啊?
眼前又浮现出亲戚们善良的面孔,亲切的问候,淳朴的话语,“二兵回来了啊?来,二兵,喝一杯。”一句句朴素的言语,一声声纯真的问候,一张张热情的面孔,多么温暖,多么幸福的画面。
自己的曲解,破坏了自己半天的心情,多么愚蠢啊!多么悲哀啊!还好,现在及时领悟,回想依旧快乐,依然幸福。
心情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从谷底上升到谷峰。快乐心情,回味无穷着。突然,手机的响声打断了我的甜甜回味。原来是老妈打来的,我接通电话,老妈就说:“二兵,你说走家有事的呢?”对啊,心情不爽,有事都忘了。
老妈电话里的“二兵”,见面时的“二兵”都让我倍感亲切,为何没出现别人叫小名的那种不适感呢?纵其原因,和别人有了距离,距离元素催化了许多复杂的情感。
别人喊小名,感觉不被尊重。实际要看喊的对象是谁?家人是关爱,亲戚是纯真,老乡是淳朴。其他人可就另当别论了。(实际上其他人也不易知道自己的小名)所以,总的来说,喊小名是亲近的。俗话说,要得好,小名喊到老。思想通了,心态就好了。
想想自己平时回老家,老乡见面时“二兵,回来了啊!”朴实的话语,没有任何复杂的成分,只是一种亲切的问候,一种久见的问好,又见时淡淡的喜悦。自己却多想多虑,给自己心灵上制造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好在今天的释然,完全砸碎了心灵的枷锁,完全轻松坦然了。
回读上面文字,哑然失笑。所谓的“尊重”,不就是一种“客气”吗?客气有时是一种距离,或者是在营造着一种距离。因为有了距离,所以客气。
老夫老妻不用客气,要的是关切,直呼其名,还可以亲热称呼小名,有啥说啥。对孩子不要客气,要的是关怀、理解和沟通,直接喊小名。对老人,外人要客气,不可没大没小。
有的客气是一种尊重,有的客气是一种揶揄,有的客气是一种防备。所以我们要的尊重,是喊小名的无防备,是喊小名的无距离,是喊小名的亲近感。
想想有事过几天又要回老家了,仿佛眼前又出现了一张张和善的面孔,耳畔边又响起了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二兵,回来了啊!二兵,回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