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485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刘媛媛的《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第五章《社交篇》第二节|印象管理: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可以主动管理的,既不要任性“做自己就好”,也不要迎合讨好他人(其实在外对他人点头哈腰,回家后特后悔,对自己特不满意)。
要主动管理印象,而不是仅仅留下印象。
那如何打造和管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呢?
对于网红和朋友圈的每个人,我们习惯用一两个关键词来记住他们如虚荣、仗义、搞笑……
以标签看人,其实是节省脑力的一种方法。人性确实很复杂,但是大脑会简单粗暴的把人的性格归类。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会给人贴标签。
网红和明星是会打造人设的,他们不会随随便便发一些吐槽的微博。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挪用网红的印象管理方法。
首先,定位关键词。
你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用一两个词来形容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你想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比如你想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有品位、真诚,你就要根据这两个关键词行动。
有品位可以体现在你选择的衣服上,平时去的餐馆,朋友圈里发的照片上。
真诚则需要你做一定的自我袒露,需要你拿捏分寸,大胆的讲一些别人不敢讲的事情。
在做关键词定位的时候,有些小问题要注意。
把定位关键词固定下来,不要总是换来换去,最好写在本子上。
关键词之间不冲突,但可以有层次,不要想“我要温柔,又要勇敢……”。“要……,又要……”这种句式都是鸡汤,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性,所以。给自己的关键词一定要少不要多。只有少,你才能集中力量把这种印象风格给打造出来。
关键词之间不冲突,但可以有层次,在适当的时机表达一些反面的印象关键词就好了。
比如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偶尔非常的细心;
一个很直率的人,偶然非常的温柔。
有时候用这样反衬的方法去体现想要体现的关键词,效果会更好。
从关键词出发,要做好行为记录。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些关键词的,哪些又是不符合的。对不符合的要主动的修正。
其次,把这些关键词植入别人的大脑。
你不能天天只自己想象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做印象管理,就需要把这些词给出去,
频繁曝光。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会喜欢频繁暴露在自己眼前的人,因为熟悉了。这就是曝光的效应。
曝光既要频繁,而且还要有质量,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频繁曝光的途径:
第一途径,利用外表。
利用外表给人留下印象,是最简单、最快捷的一个方法,效率很高。人是视觉动物,所以不要放弃这个方法。一个人的性格有一部分确实是用衣着来表达的。
改变形象,有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是对标。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那种形象的人,对标以后,找到自己身上可调整的地方就可以。
第二个途径,利用社交媒体。
发朋友圈的自拍照,不仅要注重脸部,还要注重照片的拍摄背景和整体构图。不要拍一张毫无光影变化的假脸,叠加上乱七八糟的背景,真的不美好。
你要学会在朋友圈里发真正好看的照片,并且用这张照片讲故事。不仅人要好看 ,场景也要好,还有好的故事去辅助,这样做久了,你想要的印象就会深深的根植在周围人的大脑里。实践证明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
第三个途径,当然是利用语言。
要学会说两种话。
第一种话,叫做自我声明的话。
作者姨妈经常给她发表她为家庭做出的牺牲,慢慢的作者相信了她给自己做出的设定。可是如果不表达,未必能让人知道的这么彻底。
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可以说自己是个好人、真诚的人,慢慢的周围人就会把你的自我声明当真。
只要你的行为和你的自我声明有足够的相符性,你的语言就会加强在别人脑海当中留下的印象。
第二种话,你要学会讲有自己观点和态度的话。
对新闻热点的观点和态度,也会帮助你塑造在别人那里的形象。
在朋友圈里经常发泄坏情绪,说话没有观点,只有一堆吐槽。这样的你是思维混乱,不镇定的你。
喜欢冷嘲热讽的,总因为自己很犀利,也是很失败的案例。
所以一定要发表,适合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态度的话。
在生活中的你,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要总是顺着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四个途径,利用正面链接去曝光。
车模,广告上希望消费者把这些女孩漂亮、性感的特征投射到汽车上。
对某一品牌或者是某方面的书,当你表达了“我喜欢“以后,这本书和这个品牌的特征特质与你的特质就是连接在一起的。
还有人们喜欢讲好消息的人,不喜欢讲坏消息的人。
把自己和好消息连接起来,不要总是传播坏消息。
最后(5)一个方式,利用积极期待。
如果你喜欢自己的某一方面,别人也会喜欢,因为如果你假设别人喜欢你的某一个方面,到最后别人就真的会喜欢。即“只有相信,期待就能成真”。
人在认为喜欢自己的人面前会表现的更有魅力,会更开朗,更积极,更讨人喜欢,最后他们真的就获得了对面人的喜欢。
人在认为讨厌自己的人面前,会表现的小心翼翼,戒心重重,畏畏缩缩,对方也真的就讨厌他们了。
结论:如果我们的期待是积极的,我们就会表现的积极,别人就会用积极的方式来回馈我们;如果我们用一些比较消极的期待面对对方,那么我们最后得到的也会是很消极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积极期待去引导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作者的一个大绝招:利用超出期待的事件,牢牢固定住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首先,要学会管理别人的期待。
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别人对我们的消极影响。
吹牛的人不讨人喜欢就是因为每次别人在他那里的希望都会落空,所以对他的评价越来越低。所以切勿为了一时的爽快和存在感,让别人对你期望过高。期望越高,越有失望的风险。你完全可以先主动降低你在别人那里的期待值,然后再有意识的去突破,去做超出期待的事情。
一个浑不吝、不正经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做了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在你的评价里就会认为这个人看着不正经,但是实际上很严肃。
如果一个人喜欢帮别人的忙,但有一天没帮别人,别人对他的印象就会降下来。
所以要学会有意识的去降低他人对你的期待。当有一天你做了一件超出他期待的事情,他对你的印象会立马扭转且牢牢固定。这背后的原理:
首先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一个各种不好的人,突然有一天帮了你一把,你对他前面全部不好的印象就可以暂时消失。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女孩子很容易原谅渣男的原因。
你对一个人最大的印象来自最近他对你做的事情,所以不要害怕降低别人对你的期待之后,你在他那里的印象就没有办法扭转。完全可以。
其实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并不是由日常来决定的,而是由他做的,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决定的。
比如你在别人的印象里是吝啬的,你就需要狠狠的大方一次,他们就无法把你定义为吝啬的人。
如果在别人的印象里是懒惰的,你就狠狠的勤奋一次。
某些时刻超出老板的期待,绝对可以助力你在职场上的成功。
永远不要再那么被动的给别人留下印象,而是要学会主动,像一个导演一样去策划、去管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