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寒蕻
记得以前有一个老师曾经问过我们一个问题,如何定义自己。
那个时候看了弗洛伊德的精神研究,我给自己做了三种规划,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就是人类的动物属性,知道自己应该穿衣吃饭。自我就是人类的精神属性。超我就是思考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大学毕业以后,总觉得自己应该负担自己的花销,经济上独立,不应该靠父母。但是现在的工作经济上是独立了,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能否激发我的潜能还不是很清楚。努力完成工作,就是责任和良知告诉我,要对得起那份薪水。超我就是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有一种去夜店的感觉。解开头发,打扮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在灯光下起舞,有一种为我独尊的感觉。我慢慢感觉到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自己付出,自己有所得的感觉。至少我知道自己此刻是因为什么而忙。
人应该是有梦想的,但是实现梦想的确很痛苦。我记得大学的时候上文学课,大家一听讲徐志摩就两眼放光,因为徐志摩的确是很多人期待的生活。年少成名,才华就跟喷泉一样源源不绝,但是经历了一些选择之后才明白,我更愿意像穆旦看齐,年少成名虽然因为很多原因放弃了写诗,一有机会就马上拿起笔。最重要的是,没有荒废自己的本职工作。
工作做了两份,但工作最令我困扰的不是人际关系的复杂,而是有一种困境在于你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忙。经历过一些不顺的事情才发现,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办法去挑战一些东西,只能适应。但是我们可以比别人晚睡或者是早起,不断给自己的梦想加码,去追求内心的真正愉悦。
今天很累同样也很困,说实话此刻的眼皮在打架,想睡觉的想法一直没有断过,坚持把这篇文章写完,感觉自己很对得起自己,同样觉得自己很厉害。
《岁岁笔记》这本书大约耗费了我三年多的周末,在大学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周末,在紧张的考研复习周末,在工作实习以及工作一年的每一个周末,我都坚持写作,所以书名定为《岁岁笔记》。不知道最后能不能让更多人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个心态很艰辛复杂的过程,考虑了各种因素,但父母觉得我很辛苦,能写出来,能坚持下来也需要毅力,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所以如有机会还是出版为好。其实我先开始对这本书给予厚望,希望它比上一本书带给人们更多的启迪,后来越写一饿觉得没能写出我的所思所想,不想写了,但是后来又觉得不写怎么知道如何写好,就硬着头皮写了。一直希望它能够体现自己思想的深度。可能更看到了自己想法上的短板。现在有点时间,觉得应该给自己大学四年的写作画上句号,就决定还是应该完整的写完它吧。
不知道这本书会到了那个有缘人手里,希望听到最真诚的意见。
2019年5月1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