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是一步制作精美的动画,首先里面的动物都好可爱同时又很逼真。动画一开始说了朱迪想做警察,并且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然后顺利的成为一名警察分配去了动物城,然后我不得不感慨画面真的太棒了,高铁从朱迪的家乡兔窝镇出发,先后穿过了沙漠,冰原,雨林最后到达动物城,这个过程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色真的好漂亮。随着剧情的推进,被这部电影深深的吸引了,不仅仅是唯美的画面,还有电影中蕴含的很多东西引发的思考。
这部电影有近年来成功动画的因素:《冰川时代》的搞笑,《驯龙高手》的成长,《超能陆战队》的治愈。但《疯狂动物城》又如此不同。《疯狂动物城》是成年人给儿童世界创造一个直观世界,简单而真实。它完整地向孩子介绍了成人世界的一切美好与残酷,有通过兔子传达的“坚持梦想”,有通过狐狸传达的“摒弃偏见”等等,有励志、有感动,它在逗着孩子们大笑的同时,却让成年人沉思。
《疯狂的动物园》电影从一开始,就刻意影射现实。在最典型的一个桥段中,兔子急着到交通局查车牌号,交通局的办事人员却都是些行动迟缓的树懒。小朋友们看到银幕上的憨厚树懒开心得哈哈大笑,但成人观众脸上全是苦笑:生活中拖沓的行政流程,大概比树懒还要差劲。电影中的物种冲突,也对应美国当下的种族冲突。动物城中处处有物种偏见:兔子不适合做警察,狐狸都是骗子,食草动物软弱,食肉动物残暴…… 同样,美国也存在严重的种族偏见。可以说,《疯狂的动物园》是一则关于现实的寓言。但作为一则寓言,《疯狂动物城》最想反对的,是寓言中常见的脸谱化解读,比如狮子代表统治者、狐狸意味着狡猾。随着剧情的发展,动物的真实性格总是背离对应的传统脸谱。本应胆小的兔子却勇敢热血,本应狡猾的狐狸却善良真诚。体形渺小的动物成了黑帮老大,体形硕大的动物却是小马仔。片中的大反派更是出人意表。用寓言来解读现实,用反脸谱来反对种族主义。
zootopia英文直译名字《动物园乌托邦》, “乌托邦”这个词就像人类社会一样充满了矛盾。在精神上,乌托邦是人们的理想。但要实现乌托邦,目前为止却很难。《疯狂动物园》中的“动物托邦”也是一个理想化的城市。所有动物不分种族的生活在一起,每个动物都能成为它想成为的样子。但随着剧情的进行,观众会发现“动物托邦”只是概念上的理想,远非现实,这一系列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