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当然可以被打破
让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一窥这个过程背后的机制。
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其中绝大部分在我们3岁左右就已发育完毕。终我们一生,大脑都不会再长出新的神经元。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记住新事物呢?
原因在于:大脑会不断吸收外界输入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神经网络内部的结构和效率:那些重要且频繁使用的信息,大脑就会给它们单独建一条“路径”,让它们更容易被激活和提取;那些不重要且较少用到的信息,大脑就会把它们安排到较偏僻的位置。
这一机制在25岁至30岁的时候趋于完善。在这个阶段之前,大脑主要的工作是为外部世界“建模”。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充满激情,脑子转得非常快,对一切事物都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是因为大脑亟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搭建起这个基本的模型。
而在这个阶段之后,大脑中外部世界的模型基本已经建立起来了,那么,它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修补”。所以,为什么我们时常觉得,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之后,在变得更加成熟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加固执,不再那么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话,也不再容易去理解别人、考虑别人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内心的世界模型或多或少已经固化了。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30多岁之后就无法再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了?当然不是。
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你持之以恒地去锻炼它、刺激它,它就会一步步地完善已有的心智世界,让它朝着你想达到的训练目标再接近一点儿。
只不过,你越早训练它,它成型的时间就越早;你越晚行动,它的速度就会稍微慢一些,成型的时间晚一点儿而已。
所以,如果要让我分享一个简单又有效的行为习惯的话,我想,会是这一个:每天都做一点儿困难的事情,别让自己总沉浸于舒服之中。
这就是“终生学习”的本质和含义:我永远假设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我所经历的每一次困难和挑战,都会增加我的经验值,成为完善自己的养分,让我变得更强韧,让我的心智世界跟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