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完成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故事的撰写,回忆了之前很多事情。在难得的周末睡个懒觉,下午补学之前没学习的全部的课程,认真写好笔记,复听一遍所有的音频,感觉自己基础还是不好,还得坚持强化基础学习。
写作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大家都是在成名前默默无闻写了好久。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只有深厚的沉淀,才能以后大放光彩。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工作这几年一直在写公文。各类报告、简报、通知、演讲稿... ...有时候每月重复,每年又反复,忙碌而枯燥。需要写的东西很多时候只是体现领导意图,不是自己想要写的,也不是自己喜欢写的。时间久了,渐渐消磨了当初的那份热情。现在换了岗位,我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再被写公文所累,也不用半夜爬起赶稿子,不再反复修改一篇稿子。
静下来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写作的。当文字在指尖或者笔尖流淌出来,自己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欢愉,写完了自己就觉得畅快了。读读别人的文章,也觉得有趣,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慢慢地自己也没那么狭隘了,看事情也全面一些了。生活中也不会总盯着一些事情不放,渐渐发现世界慢慢变得大了起来。很喜欢这种感觉。
现在的岗位,因为在基层,还是很忙碌。每天抽空写文,学习,阅读,做笔记,生活中反而多了一份从容。忙碌依旧很忙碌,但心中有了希望,工作的辛苦也就没那么辛苦了。虽然自己只是简单的写写,有些漫无目的,有些杂乱,但是每天能写文就心情很平静。记得去年看了季羡林先生的一本书《心安即是归处》,书中说道:“人生无常,飘如陌上尘,岁月不问来时,心安即是归处。”、“纵浪大化,不忧不惧。”只有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之前姐姐说,在基层主要靠得是心态。的确如此,心态很重要。这两年经历了很多变动,也连着两年住了医院。看到了很多的人情冷暖,也见到了亲人去世。心态反倒是比之前好了很多。也许经历了就会变得不一样吧。希望自己依旧能坚持自己所坚持的,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在生活中,依旧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坚守着那份初心,让生活更上一个台阶。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到自己看待自己的问题,你把自己定义在哪个人生坐标里。是我好,你不好;还是我好,你也好;还是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好。童年的很多事件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世界观念。我们用那种态度和观点看待问题,我们潜意识里就会出现“自证预言”。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是潜意识的作用。有些事情发生是我们在吸引着它发生。在我理解来,心态就是那个重要的因素。
当心态变得不平衡,人生认知的天平变得倾斜了,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变得偏离跑道。慢慢理解这些了,也渐渐变得平静了,调整了心态,变得不再计较或者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不再那么偏见了,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变得明朗了。
自己不会总觉得不公平,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切的事情总是在变动。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是坚持本心,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