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我来说最想要的二个情感需求:
1. 爱与链接、贡献(觉得二个都重要,分不出前后)
❤️实际在做的二个情感需求:
1. 重要性
2. 确定性
引申: 自己想要的未必是你当下在做的(做的事情和你想要的情感需求不符)。
举例1:
母胎单身想要的情感需求是爱与链接,但从来不去约会,其实他更重安全感和确定性,正因为安全感(确定性)> 爱与链接时,才愿意放弃约会。因为一旦与人链接,敞开心扉,就意味着可能会受伤害。
举例2:
当我们嘴上说着想要爱与链接时,却经常在伴侣面前作闹、发脾气、冷热暴力时,他做的行为其实是更看重重要性。这就是婚姻中所说的“你要做对的人”还是“要过的好的人”,本质是在重要性和爱与链接中做选择。
举例3:
抱着贡献为首要情感需求,但每次分享是一厢情愿,不是基于对方情愿,更多的是显摆自己,显示自己的重要性,想着我帮他,他会怎么看我,或者我帮他,他能回馈给我什么时,这就偏离贡献的本质,更多的还是自己的重要性。
举例4:
讨好型的贡献者,通过讨好别人,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和重要性,这样也是偏离贡献的本质。
核心:真正的贡献是无私利他,只想帮助他人,不求得到回报,没有任何显摆,是一种大格局慷慨的状态
【自我剖析】
剖析点一:我想要贡献、爱与链接,做的事却是向内的成长与安全性
judy的问题,被戳中了心,因为以前的我也是如此,并且这个状态持续了很多年。心里想要爱与链接,但做的事却是个人成长和安全性,总会有一堆理由不去约会,不去找认识更多人的机会,心底里害怕与人深度链接会受到伤害,也是因为如此,看人总是会看见缺点,因为找到缺点就意味着这个人不安全,这样就给了自己缩回龟壳的理由。
回想我之前会一直有人追,但我从对方口中听到说“我一直没有敞开心扉,很防御他人”,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害怕打开会受到伤害,错过了很多优秀的男生。同时,在没有上情感营这前,也有同学帮我介绍,但好像我总有理由,我的个人时间太忙(工作+上课+健身+其他),虽然时间确实很忙,但如果我摆正状态,任何事情都有解决方法的。其实底层就是明明想要爱与链接,却总是把成长和安全性放在首位。
上课时,当我明白熟悉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即使我心里很渴望得到爱,但长期处在这种安全可控的状态下让我感到舒适,感情中也是,因为熟悉单身,熟悉确定性,一旦改变,就意味着风险,身体不自觉的就会做出些行为保护自己来抵抗改变。
就像老师说的“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状态,感情也是”。现在我慢慢说明自己:“别人没有那么可怕”,并且也给自己一剂可能会受到伤害的预防针,但我有自己的底气,因为我足够好!同时,我不断在学习调配自己的女性能量,提升自己的”4大层次美”,开始去赴约,看不同的男生,看到各种男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真诚夸奖,像老朋友一样,相处给我的感觉就是“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呀”,而且说话做事不那么急躁了,我会想如果是“韵软软”她会怎么说话?怎么思考?这个身份的代入感力量超强的。这个小小的改变,其实正是因为我的状态慢慢打开了,后面的事就交给时间,并且是充分的时间,我不急,不把自己的美好人生当作是任务。
另外,引申到“熟悉是一个很强的地心引力”,这让我想起自己最近几年染上的坏习惯吃夜宵,虽然每次吃完就感觉很难受很自责,但每次都会忍不住,虽然也不饿,这就是一个安全感,哪怕这是让自己感觉痛苦的事情。现在还是会发作,但我有意识的告诉自己:“熟悉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放长时间,刻意练习改正”,期待我的改变吧。
提炼核心:
1. 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状态,脱单也是,最重要的是状态,以重要性和成长性来说状态是关闭的,但爱和贡献是向外的,只要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哪怕时间安排不变,也会提高脱单率
2. 以爱与链接、贡献为首位需求,把注意力放在他人的需求上,自然就能与对方产生爱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