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藏地密码》,感觉如果不写读后感,实在是对不起这种级别的神作。
其实几年前就看到这部书雄踞排行榜榜首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之前脑海中对西藏幻想的图景一直是“高原缺氧+喇嘛+冷僻的宗教”,因此一直没有兴趣翻开这样的超长篇。直到近来去了西藏,颠覆了脑海中臆想的图景,便打开了这套书,没想到刚看了个开头就欲罢不能,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口气读完了全套十本,而且还反复看了两遍。
幻想类、架空类的长篇小说是我爱好的一部分,《盗墓笔记》、《诛仙》、《紫川》、《天行健》都曾给我带来不小的阅读快感,但不管这些书写得再怎么好,感觉都是处于可以理解的、有章可循的范畴内。但《藏地密码》是不同的,它让我感觉到,这部作品的写作难度之大,不像是“一个人”可以驾驭的,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团队的集体创作。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写出这部小说所需要的知识面的宽广程度,是骇人听闻的,作者的渊博,需要至少涵盖以下领域:
1,机关学:了解古今中外各种古墓、防盗、陷阱机关,包括机关原理、类别、用法、破解之道等等。看看玛雅白宫、生命之门、倒悬空寺、帕巴拉神庙的各种机关吧,许多种连我这个喜欢看盗墓小说的都闻所未闻,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许是何马同志涉猎太广或者想象力太丰富。
2,逻辑学:和机关学略有关联,因为许多的机关破解方法需要涉及到逻辑学知识,包括数学中的数论等。尤其是最终帕巴拉神庙的一些终极机关。一般这部分我都会很快跳过,因为以笔者的智商,要仔细看懂并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
3,蛊术:我之前早其它小说中对巫蛊之术略有接触,但《藏地密码》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如此多样化的蛊术。各种前所未见的神秘、恶毒、精巧的蛊术以及它们的破解方法,就像失传的历史片段一样,令人惊奇之余又感到确有其事。当然,和蛊术相关联的中西医学历史、原理、技术这里就不展开了,作为何马同志的本职工作,精通也可以理解。
4,宗教历史:在这部小说里占了相当的篇幅。曾听说有许多佛学专家看到了这本小说之后,专门进行专题研究,并从中受益。由此可见,这本书的宗教描写绝非随意的小说笔法,而是经得起推敲的认真严谨的事实和史实描述。其中宗教部分涉及到佛教、藏传佛教、苯教,历史涉及到藏史、唐史、西方史、世界现代史、古格、象雄史等等。光看这个列表,这本书即使刨去其它所有元素,剩下的也都是历史学家和佛学专家才有能力写的出来的“硬货”。更夸张地说,如果只是一般水平的历史学家和佛学家,大都会对此书所涉猎的广度和深度望而却步。
5,生物学:包括动物学和植物学,甚至涵盖了史前生物学。何马对各种常见的、罕见的,现代的、古代的动植物信手拈来,包括动植物的形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在我这种动植物盲看来,即使不是专家,也至少得是个资深动植物爱好者,才能驾驭如此精确的用词,这些东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随便编出来的。
6,心理学:这部小说里,贯穿了卧底与反卧底、间谍和双面间谍的剧情 ,通过心理战创造的连环陷阱和通过逻辑推理破解的迷局。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郭日念青的连环计谋大局和岳阳这双面间谍最后的反戈一击。即使只看心理战这一个元素,这部小说比市面上泛滥的专业卧底类小说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7,军事:这一块的分量也不小。何马就像一个久经战场的资深士兵一样,娓娓道来专业的格斗技术,专业的枪械、武器介绍,特种兵训练的规程和技巧等。既有能力对近身格斗、近距离枪械对战进行详尽的招式和意图描写,也有能力控制大型古代战场的全景描述。何马的格斗描写不是生硬的静态描写,而是贯穿着对战双方心理变化的瞬息万变的动态描写。单纯写招式很容易,但能一笔一画地勾勒出格斗者心态的变化——比如为何出这招、后招是什么、如何变招等等——如果自己本身不是经验丰富的格斗家,实在难以想象可以如此行文。
8,极限运动:本书中的极限运动包括了横穿亚马逊丛林,攀登喜马拉雅雪山,戈壁、洞穴、激流、漂洋等各种野外探险场景,描绘的专业程度,似乎不可能是一个坐在书房里咬着笔头的宅男可以想象得出来的,多少都要有些亲身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吧。
9,文物鉴赏:文物鉴赏这类生僻的知识,何马同样信手拈来。最后帕巴拉神庙那段,莫金看到瓷器时激动不已,作为读者的我像是钻到了书里似的和他一样激动。多少稀世珍宝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令人嗟叹,光是看对那些珍品文物的文字描述,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
10,西藏:这是小说的大背景。除了藏史之外,还涵盖了西藏的人文地理传说等等。何马是四川藏区人,有这些知识倒也不令人奇怪。
11,文学:回到小说的最基本的元素,文学。可以说,即使没有上面十点秒杀大部分作者的元素之外,这本书仍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一本120万字的整整十部的长篇剧作,和其他连载小说一样,挖坑是吸引读者继续追的必然模式。挖坑不稀奇,但是把大多数主坑都完美地填平,这就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我看过的《盗墓》、《诛仙》、《紫川》等等,都无一例外地烂尾,许许多多的坑在前面几部挖了,到后面连作者自己都忘了,还有许多坑是作者纯粹为了挖坑而挖坑,挖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想之后填坑的方法,甚至有的作品里最大主线的坑,都没办法以一个说的过去的结果来交代。然而,在《藏地密码》里,几乎所有值得读者注意的坑,包括悬念、疑团、主线、支线,竟然都在最后的第十部大结局里得到了完整的收束。更可怕的是,一些在第一部里埋下的小小伏笔,竟然都能在后面找到呼应,难道何马在刚开始写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最后如何收尾?若如此,这将是何等庞大的思维构架能力!
何马的本职工作,是医生。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因为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我也不会为了编一个故事而什么都不干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忙,那么唯一我可以做的,就是充分的准备。《藏地密码》的写作,本身也是一次冒险。”
我无法想象,这样的作品,竟然只是个业余时间的产物。也许,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远远超越我们这些凡人的人,他们低调而不为人知,他们不会以为自己有多牛,不会到处高调露脸,他们只会用自己的智慧,时刻思考人生和世界的意义,并用那闲暇时多出来的一点点精力,不经意地和我们这些凡人分享,然后引来无数膜拜——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牛人吧。
(注:这是一篇五年前的旧文。现在回想起来,《藏地密码》并没有当时想象得那样好。不管是文字的驾驭能力、对白的合理性、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但纯就“渊博”这一点而言,仍然值得推崇。之前也曾看到有评论诟病《藏地密码》是百度百科写法,书中有许多搜索来的资料的堆砌,经不起推敲。对此笔者能力有限,无法鉴别,欢迎各位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