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中间难,结束难。”
我一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从没有在假期制定过或大或小的计划云云,这个暑假,实在是因为杂七杂八的事情多了起来,加之我也总想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个这个所谓“计划”,这一条条一句句于6月30号被我列出来,很充实,很全面,也很系统,涵盖了我想做和必须做的事情。
当时还在考试周,以至于我现在一度怀疑我是被当时一天复习一科刺激的。
7月15号的高铁票,晚上回到家,我正式开启了废柴的暑期生活,除了完成标有具体时间的要求,它们就不能算作是计划了,充其量叫做,作业?我的计划表再没有什么进度了。什么VOA网易云的,都比不上我的床(捂脸)
总说着,万事开头难,到底应该如何开始一件事情呢。
我很赞同知乎一用户说的“前期准备的工作量比正式工作还多”,他把前期准备分为了三点。
第一是心理上的准备。真的认为这件事很重要吗?愿意投入时间吗?
这一点我很佩服同宿舍的x姑娘,她做了大四毕业后出国读研的决定,大一下就报名了雅思。报名时据考试时间不足两个月,在专业课和选修课等等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情况下,x姑娘每天定五点的闹钟,在全宿舍人睡梦中爬起来洗漱吃早饭,然后就开始刷雅思,那段时间的x姑娘几乎是被英语淹没了的,拒绝了一切英语以外的活动,学生会的工作也请假了一个月。她买来一本本厚厚的雅思书,在宿舍刷题,在中图刷题,甚至在其他专业课上,刷题。最终,她首战斩获6.0,专业课也在考完雅思后补了上来。
她有着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并为之付出时间、经历,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她开头、中间、结尾便不再难了。
第二是空间场所的准备。很多事情做到一半,重新开始很麻烦,不如一鼓作气做完,但是往往一次做不完。有了合适的环境,可以立即开始。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每到期末,中心图书馆早八点前必定排了长队,等待开馆后进馆复习,选择在图书馆或自习室复习而不在宿舍就是关于空间场所的准备。
F姑娘在高考后的暑假学了两个月的吉他,在大一开学后不久(或许是大一下开学后),她就又买来吉他放在宿舍,说着不能把吉他落下,一个学期过去,吉他盒都积了一层灰。这里材料是准备好了,可是没有空间场所,真真是开头难。
就像我,电脑书都有了,可在卧室,除了床,还是床。
第三是工具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准备可以降低难度,有利于正向反馈(名词也要很专业(正经))。只是这个工具还要与环境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吧。
因此,我转移战场到了书房,床和电脑,兼得。
不过我现在已经不求计划能完美执行了,估计今天之后的每天,都会被工作所覆盖咯,谁让那传说中的,小石器要来了呢。
今天上午还是复习(重新学)了一节c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