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风来了
张佳淇
最近,台风"贝碧嘉"与普拉桑,接踵而至,似两位不速之客,携风带雨,扰乱了原本宁静的生活。
当台风即将上岸的消息传来,天空仿佛提前收到了信息,渐渐阴沉下来,像是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照着大地。风,起初只是轻轻地吹拂,如同神秘的前奏,让人隐隐感到不安,不久后"贝碧嘉"率先登场,狂风呼啸而起,如同一群狂野的骏马奔腾而过,树木在风中疯狂地舞动,枝条拼命地挣扎,却似乎怎么也摆脱不了风的束缚,树叶纷纷飘落,如同飞舞的蝴蝶,凄美而又无奈。
雨,也随着风的脚步倾盆而下。狠狠地砸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带着落叶和杂物奔向远方,人们纷纷躲进屋内,透过窗户望着外面风雨交加的世界,心中充满了担忧与敬畏。
紧接着,"普拉桑"气势汹汹地赶来。狂风更加猛烈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掀翻。广告牌在风中摇摇欲坠,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让人胆战心惊,坚挺的大树也被卷倒在地,了无生机,仿佛在诉说着台风强大的威力。雨如瀑布般从天而降,模糊了人们的视线。狂风像无数把利刃,切割着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那些原本挺拔的大树,此刻在狂风中弯下了腰,树枝剧烈地摇晃着,仿佛在痛苦地呻吟。街道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地寻找着躲避之处,车辆在风雨中艰难地行驶着。世界好像处于一片混沌之中。这个大自然的暴君,用它的力量让人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脆弱。
台风虽带来了破坏与混乱,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威严。在台风过后,我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2. 台 风
吉禹彤
天猛然黑了。抬头,天际一片山雨欲来之势。
不觉,台风悄悄来了。
这阵雨一下就是几天。仿佛惹哭了一个孩子,天空不止地抽泣,时而缓,时而急。这孩子还有着暴戾的性子,和一颗撒野的心,动不动呼风唤雨,似要把这人间毁了般。疾风卷起枯枝败叶,卷走了劲拔的树木,有时开个玩笑,把人类的衣帽或伞柄给顺走,以至于让多少人为这顽劣的台风折了腰,蜷缩在家中,静候风消云散。
有那么一阵子,天空作美,他留下皎白云端和明丽秋景,金光普照大地,似携着台风已过的喜讯遍临人间。殊不知,那只是片刻假象而已。
顷刻,他滚滚而来,小憩一时后,精力更充沛,呼来雷公电母,大闹天宫。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虽没那风儿嚣张跋扈的姿貌,却如那古人所见一样,大珠小珠落玉盘。尤其那点滴坠落,抑或说拂过玻璃时,很是悦耳。只不过乱风扰了那本是岁月安好的恬静,奔放与粗犷才是他所想演奏的主旋律。
谁叫他是上天宠溺的孩子呢,万物只可侧耳倾听,接受洗礼。
于是我打开窗户,试着抚摸那孩子的面孔,而他迫不及待,滚滚涌入,绕着堂屋不疾不徐地撒着欢,摆弄每一个物件,戏谑地大笑,给了我,一个粗犷的拥抱。触及肌肤的一瞬,他却又像羞红了脸的少年,匆匆掠过,那样的台风,倒更具风情。
而这只是他不羁旅途中的一隅天地,而这却是我见过最狂放的少年。
3. 一位同学
于远凡
时光似水,在不经意间从指尖流过。转眼就来到了开学第二周,也是我对你主动出击的一周。
班主任已分好座位,我就被你夺去了目光。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板,感觉风一吹就倒。脸上成人般的成熟透露出了这个年龄段不该有的劳累。
赵子硕,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奇怪,我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含义,只知道他身上透露着博学的气息。
他似乎只是台学习机器,每次我到教室后就开始冥想,一边思索晚上回家吃什么宵夜,一边神志不清地拿书。他确似猫一般,悄无声音坐到旁边的桌子上,拿出背诵资料,练字本,紧接其后的便是他朗朗的读书声,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没有点拖泥带水。他身上有一种我不喜欢的压迫感。
时间久了,我发现他不止是台学习机器,他也会开玩笑、吃饭、畅快呼吸。
他成绩似乎特别好,之前有一次他提前做了两天数学作业,而且正确率奇高。被老师发现后,便有了更响亮的名字:“清华生”。这位“清华生”似乎很满意这个称谓。每次有人这么叫他,他都忍不住地窃笑。
一天,阳光正好,风和日丽,我决定在吃午饭时开口,因为我感觉他似乎是我初中生活不可缺少的人物。好比刘备不能没有诸葛亮,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到了食堂,当我看到他汤泡饭时,我就一时口快,“节俭的,”他一下被我逗笑了,开始和我聊起生活。
我突然发现,他只是不喜欢表达,内心其实有很多想法。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些道理,主要是当我了解到他家庭状况,有感而发的一句良言;“We let go of many good things because of our greed of wanting something better.”翻译一下,就是我因为自己的贪婪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事物。当我还在抱怨看电视时间不够,不能一直休息的时候,他在家中唯一的伙伴只有书,无穷无尽的书。当我得知他上次看电视还是在春晚时,我心痛了,我自以为不足的东西却是他不想触及的。
他大方,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借别人一天;他自私,不愿说出内心的伤感。他的心很大,大到包容别人的所有错误;他狭隘,不允许自己一次考不到90。他勤奋,每个课间都在学习;他懒惰,懒到不出教室放松。他还------
我的同学,我决定要让你陪伴我一个初中,可以吗?你总让我很感动,让我发现了一些学习中的许多美好。
放学了,我对妈妈指着你的背影笑着说:“你看,那个可怜的书呆子。”笑着笑着,眼泪就爬了满脸。
4. 台风来了
高睿静
台风在海面上酝酿,云像被烧焦了,翻滚、涌动。波涛汹涌,只剩海浪猛烈地拍打礁石发出的轰鸣。一时高于一时的台风级数,城市开展“六停”,强度更胜“威马逊”的“摩羯”,巨量信息飞速传播。未知、恐慌、无力……灾祸将至,无法逃离的人们又可以做什么?
超台的肆虐,死亡的恐惧,随着风的呜咽渗入人们心中。电梯是断的,楼是晃的,窗是碎的,世界陷入黑暗。风拍打着门窗,窗外的一切被风雨笼罩。从甲午到甲辰,从“威马逊”到“摩羯”,恐惧过了十年,又回到人们身边。社交平台上一条又一条的求助、绝望、痛苦,天灾之下,定无完卵。
台风过境后,外界的喧器终归于静,但并非平静,是寂静,世界呈现的是一片死寂。当慌乱的人们停止了逃窜与躲避,大片的狼藉才被看见。破碎的窗,倒塌的树,损坏的电路,绝望的农户……强大的风将撕成碎片的世界肆意地丢在人们面前,便呼啸而过,留人们一片片拾起、拼凑。
创伤、凌乱,世界变得满目疮痍。天灾、人祸,人类在自然面前不过沧海一栗,在真正的天命面前,我们不得不低头。大难临头,我们无处可逃;灾后重建,我们任重道远。阴霾,或许风吹不散,但心可以敞开。我们能看到及时的预报,充足的准备,丰富的科普,温馨的提醒,一棒接着一棒的爱心接力。那是阴风怒号奋不顾身的执着,是浊浪排空挺身而出的担当。
从前,只是在电影中出现狂风肆虐城市的情节。如今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而灾后第一个出现的这些迷彩绿的身影,让我明白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城市一夜间满目疮痍,而在人民子弟兵身后,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们一同清理着残骸,“军民鱼水情”终于在这一刻具象化。
我祈愿山河无羌,烟火寻常。
5. 课 间
陈杨汐
全班同学等着老师的一句“圣旨”—“下课!”终于,我们等到了这句话。刚才还寂静的校园,现在顿时沸腾了起来,欢声笑语洒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为偌大的校园增添了一番活力。
学霸派
这个门派很古老,从初一就开始兴起了。一下课,学霸派的成员当作没听见一样,任何事情对他们完全没有诱惑力,他们依然像上课一样,一丝不苟地奋笔疾书,写着手中老师布置的作业。似乎做题能使他们快乐,一题一题从他们手中做完。他们偶尔也会帮一些同学解决不会的题目。有时他们因为太入迷了,竟然无动于衷,依旧坐在座位上,看着自己的题,却不知眼前有一位同学正在求助他们。猛推一下,他们才如梦初醒,才开始帮同学解决,“刷刷刷”三两下,他们就把算式列下来了,趁同学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完成了。可能这就是学霸的做派吧!
八卦派
这个门派同样也很古老。一下课,大家便七嘴八舌,谈这谈那,而且谈论面积很广,现在最火的明星是谁?放假都去哪玩?以及现在的一些热门游戏……他们也总吐槽着:学校里的伙食;这道题目也太难了吧……看到四面八方都有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热闹的聊着八卦,有说有笑。下课10分钟也很快地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叮铃铃”上课预备铃打响了,大家各自回到座位,学霸派的同学,安静地坐在位置上预习,看着上课要讲的内容。八卦派的同学则还在小声嘀咕着,这个课间太快了吧,还没聊够呢!
6. 台风来了
庄子岩
台风"贝碧嘉"的离去,本以为能消停了,但14号台风"普拉桑“紧随其后登陆了。
星期五的天气预报本说"普拉桑"会于凌晨2点登陆,但早上出门却晴空万里,完全看不出台风将来的迹象。妈妈还开玩笑说:“这就是来吓唬吓唬我们的。”我打开车窗,微风习习,多么舒适。
匆匆到了教室,刚坐下准备早读,外面的天就像川剧变脸似的,变得阴沉,灰灰的让人压抑无比。呼啸的大风毫不留情地打击着原本恬静美好的一切:路旁翠绿的大树被刮得压弯了腰,摇头晃脑的,甚至变了形,有些个头稍微小一点的树甚至被连根拔起,场面甚是恐怖。大风夹杂着细密的雨滴往下落着,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四处弥漫着雾气,远处的高楼和闪烁着的红绿灯几乎被全部盖住,颇有一种神秘气息。
虽是初秋,但还是很热,我忍不住打开了窗。大风夹杂着雨水迎面袭来,我一个扑身过去,保全了桌上的学习资料。方才的炎热在这一刻也就都消失,空调在它面前也微不足道。
这场雨持续了一整天,傍晚原本的晚霞、夕阳也被这场大雨吞噬,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潮湿和暗黄昏沉的天空,一幅似"世界末日"的景象,心里留下的也只有郁闷与压抑,让人呼吸不过来。
下晚自习,风变小了,但雨依旧从天上倾泻下来,在地上形成深深的"小水潭"。回到家,脱下鞋,惊奇地发现袜子变成"渐变色"的了。
这场台风似乎刮来了秋天。风吹到身上,我瑟瑟发抖。跟炎热的夏夜相比,这凉爽更惬意。难怪妈妈说:“昨天晚上还要开着空调,今天就要盖棉被了!”
7. 记一次小课间
周 玥
铃声响了,老师仍手执卷子在讲课,但班上的几个“活宝”已经开始躁动不安,眼巴巴地盼着下课。终于,老师收拾起书本,但他们可忍不住,脖子扭了又扭,仿佛猫头鹰在“放哨”。老师跨出教室门的那一刻,他们像打开了什么开关“嗖”地一下蹦起来,迅速分布在教室内外的各个角落。课间宝贵的10分钟,就这么在他们的带领下,按下了开启键。
好学勤奋的学生也有很多。尽管耳边响着熙熙攘攘的人声,但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有些在整理上课笔记,也有在看书,课间,对他们而言,是45分钟的一个小总结,是提升自己的“时间碎片”。不知什么时候起,讲台上堆起了一沓作业本。课代表们穿梭在座位之间,熟练地将本子送至每个学生的手中,他们成了教室一道靓丽的风景。聊天的有很多,也有围成一圈研究题目的,个个面容严肃,好像在开会讨论什么重要的项目。其中一人指向提干,说了几句,另几个立马争论起来,看起来意见不合。但不一会儿,他们一个个都舒展了眉头,专心投身到下一道题去。
上课铃急促地喊叫了起来,催促同学们准备下节课。不知,全班55个孩子,是否有一个在偷偷期盼下个课间呢。
8. 课 间
刘天奕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教室里瞬间热闹了起来。有聊天的,有吃零食的,还有埋头写作业的。同学们虽然做着不同的事,但脸上都或多或少挂着笑容。
抬起头,只见教室前方,班上有名的“小胖子”正手舞足蹈地进行“演讲”。只见他一脚踩在椅子上时而眉飞色舞,双手扬起,嘴巴不停地一张一合。时而又皱起眉头,拳头握起,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他圆圆的脸蛋与那搞怪的表情加在一起,让人忍俊不禁。
随后,将目光向教室后方移去。只见教室中的“大高个儿们”有的正拿出数学试卷,与隔壁桌的人激烈地讨论着数学难题,他们争论不休,逐渐面红耳赤,声音也不由得高了起来,一个不时用红笔在图上做着记号,证明自己的想法。没多久,又好像被噎住了,卡在那里,嘴巴张着一动不动。这时,另一个人就得意洋洋地举起笔,开始讲自己的方法。还有的则默默地拿出下节课要用到的书本与作业,整理整齐后开始奋笔疾书。做到令人费解的题目时,他们先是一手撑头,用铅笔在图上写写画画。随后,或许是想到了什么,换上黑笔一阵猛写。笔尖在纸面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试卷上的过程犹如铺开的画卷,渐渐布满试卷。可没一会儿又意识到哪里不对劲,便拿出橡皮与修正带,举着橡皮,思考一阵子后才涂改掉一部分东西,然后再换上黑笔……一阵头脑风暴后,这才十分满意地点点头,为自己能做出这道题而开心。这么自律的同学,难怪成绩很好,老师非常喜欢他们呢。
正在我四处观察时,突然,教室的一角忽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笑声,我赶紧扭头看去。原来是我们班最调皮的一位同学,坐在座位上左摇右晃,一不小心便摔了下来。他坐在地上,龇牙咧嘴,还用手拍了拍被摔痛了的屁股。教室中的笑声经久不衰,飘出教室,飘出校园。这一下,把教室中的“睡神”惊醒了。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疑惑地问:“发生什么了?上课了吗?”
这时上课铃适时地响起,随着班长大喊:“安静”与老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教室中的嘈杂声戛然而止,仿佛上课铃有什么魔法似的。
9. 课 间
韩依奕
捻住几抹鎏金碎片,在我的指尖宛转成花。
当最后一个笔触在试卷上划过,铃声仿佛是解放的号角,瞬间响彻整个教室。同学们像被释放的气球,瞬间膨胀起来,有的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舒展着紧绷的神经,有的则迫不及待地跃起身子,与旁边的伙伴交换着彼此的心得与感受,还有的迅速从书包里掏出零食,享受着短暂的味蕾盛宴。
我坐在窗边,静静观察着这一切。窗外的阳光洒进教室,给这个紧张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清新与活力。课间的光线似乎比平时柔和了许多,它停留在课桌上,微卷的书角泛起金色的智慧的光;它停留在讲台上,散落的粉笔灰反射出彩色的醒目的光;它轻轻地抚过每一个同学的脸庞,映照着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容。
此时的教室,不再是课堂上那严肃的海洋,而是个无忧的乐园。小组间的距离被拉近,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课上的难题,分享着八卦。有的同学还摆出一副"解题大师"的样儿,滔滔不绝地讲着某个复杂的知识点。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抑扬顿挫,尽管偶尔会有误解和笑话,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也十分美好温馨。
还有一些较安静的同学,独自捧着书,垂眸扫读,酣畅于纸花世界,给予着自己心灵的慰藉。
成长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在每个平凡课间的悄然镌刻,也包含了内心深处的磨砺与升华。
10. 课 间
王子龙
鸟儿在枝头欢唱,清风拂过每个人的脸颊,伴随着那铃铛般的笑声,和着那音响下课铃,我们终于“脱身”于课堂,拥入课间的怀抱。
教室中如热汤沸煮。我们则是锅里的主角,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爱讲话的是浓汤中的辣椒,把班上的氛围带到最“火辣”的程度;好动的则是汤里的牛丸,随着火锅的沸腾东奔西走;有些“分子”好似唯恐火候不足,竟在教室里上演“你追我赶”的闹剧……当然,还有一些同学像煮不烂的厚切肉,正心无旁骛的写着作业、看例题,与这锅汤格格不入。不过这种“食材”仅占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融入这锅大杂烩中,忘乎所以地放飞自我,把香味、温度推上最高潮……
不过这时,如果有老师进来,就好似一大碗冷水倒入锅里,瞬间辣味儿淡了,牛丸也不上下浮动了,乖乖地把自己埋到锅底里去。但是,等老师一走,那锅热汤则又欢快地沸腾起来,将大家伙儿炼的如火如醇。
当上课铃声一响,那就好似有人把电炉关了。锅里回到一片自然,偶尔有余下的热力将几个同学的话语动作推上沸点,使班上一阵短暂的议论。
上课时,这锅“休整”好的杂烩必将容光焕发,个个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这就是我们的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