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要么至少,一个人无法成为最理想的孤岛。”
——摘自《岛上书店》
如前所言,吸引我看向这本书的,主要就是“孤岛”二字,特别还是一段附属的小字,不得不感叹,这兴许就是一种缘。
而“孤岛”这两字,却又是缘起了一首曲子——《南山南》。世间事物的环环相扣,有时候便是如此的有趣。
四月底入手的书,断断续续、拖拖拉拉,终于在这两日完整读完。虽然地缘、人文、背景统统不同,但在情怀上,书曲二者毕竟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一首曲子通过耳朵,勾起的是一时一地,一景一物的遐思,因为音波的刺激更为直接强烈,也就是说,曲子的情怀是感同身受;而书便不同了,他的一切给予都是平面的符号,当然我们也能被这些奇妙的文字组合打动得一塌糊涂,但到底,文字传入脑中的思考转换,让我们的体会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书的情怀是曲径通幽。
且打住,今日并非来提什么类似于“不同的文化载体对人们思考的影响”这种学术话题,今日单就说说《岛上书店》这本书,和书中那位怪怪的A.J.。
Step1
掩卷,闭目,我曾试图去勾画那个大脾气的失意中年男人A.J.,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不然就是我还是见过太少的外国友人,我实在无法马上建立起这位书店老板的印象。这是我开读前三天的强烈感觉,伴有些许的兴味索然,多年没再读过小说的我,开始怀疑“孤岛”二字的吸引力是否只是一个针对我这样人群的噱头。
既读之,且续之。抱持着蛮看看的心态,又翻了几页……我现在只能说,还好又翻了几页。
不敢说这是一本怎么样好的小说,不敢说我读得有多么地深入,只能讲,这部书属于细嚼慢咽出味道的作品,也许读起来恰似流水一笔、记账到家,但是爱与被爱、付出与接受、感恩与救赎、人生的转化,通通深埋在日复一日不起眼的小日子里,是否这样的笔触,才更无限逼近现实中的我们?
A.J.的出场,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醉鬼,可怜的中年丧妻男人。可悲的是,他还丢了可能算是他这一生中最值钱的东西……这样的低谷,这样的深渊,这样的窘迫,连男主人公自己都不想宽恕自己。
然而,一声啼哭,给了他初升父职的机会,他也曾犹豫,也曾彷徨,也曾拒绝,但是他毕竟还没有死在这个社会里。心里的一点火苗被可爱的孤女点燃,这时候,左右他行为的完全是他的潜意识,是他的天性。他的天性包容了孤女,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这是A.J.还没一只脚踏进地狱前的最后一次付出,看似总是在失去,但他收获了更好的自己。有时候,一直期盼着接收无限美好的输入的我们,其实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如果输出美好,我们就成为了美好本身。
Step2
起死回生,没人见过,但我想这应该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状态,你得允许它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正如枯木逢春,总得先长出枝干,才能冒出芽头,才能开花结果。
理论上来讲,一个心苗复苏的人,也要经历这样一个类似的过程。
正如A.J.,可爱的孤女玛雅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可是他却花了四年的时间去发现自己还有爱上别人的能力……
A.J.对阿米莉亚的追求,是我已知的追求故事中最烂的一个。在满满都是套路的世界里,A.J.的打法一点都不入流,连我这样的低手都看不下去。但是,他却居然能在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里,打败名副其实的国家英雄,这难道是小说为了剧情的刻意为之?
我并不这样理解,世界上从来没有无来由的爱恨。阿米莉亚和A.J.相识了四年,合作了四年,作为一个正常的知识女性,什么样的男人能吸引到自己,她没有理由不清楚;同时,作为一个深具江湖阅历的销售代表,她更不可能无法从男人看自己的眼神里体会到他们是否对自己感兴趣。
也许她早就对A.J.上心了,可是为什么她没有任何表示,为什么如此自由奔放的女性不愿意先走一步,靠近A.J.呢?因为她做的已经足够多,想和一个人在一起,对方起码要有可以去爱的能力吧。我想,阿米莉亚太了解A.J.的过往,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她在抱有自己追求和标准的同时,等待着A.J.依靠自己,依靠生活,重拾爱的能力。
书中的阿米莉亚如是说,“我不是为你哭,我在为我自己哭。你知道我花了多久才找到你?你知道我经历了多少次糟糕的约会?我不能——”她这时已经泣不成声了——“我不能再上婚恋网站了,真的不能。”
其实,请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任何人或事,去放弃爱的能力和被爱的权利。因为好人难寻,因为心意相通很重要。
Step3
看到A.J.的肿瘤手术,看到A.J.的书信和弥留,我突然有一种很深重的代入感。生死这个话题太重,价值这个话题太飘,说什么都不能踩到点子上。
所以,我只讲讲A.J.的心愿。
他用他一生走过的足迹,汇成了一个词,唯一重要的一个词。虽然他很想说出来,但是到底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不给A.J.一点清醒的时间,让他将这个词说清?因为,有些东西,真正来讲,是根本不可说的,所以,即便说了,也一无是处,因为听者没有觉悟,等于对牛弹琴。
玛雅确实没有听清楚A.J.的话,可是作者害怕我们也没有领会他自己的意思,所以借着A.J.的口含含糊糊地讲了这么一段,“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所以,不必再去呼唤爱了,努力成为Ta,输出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