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有很多种。可以分为以叙述行程为主的记叙型游记;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写景型游记;以说明一个道理为主的说理型游记。
在教师用书所附的教学设计中,所设计的三个很明确的围绕游记的要素教学的板块是:一、初读课文,明确“所至”
二、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三、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教师用书认为,游记一般包括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是游记的线索,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风貌,游记主体,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感想,游记的灵魂,游记生命力所在)。
梁衡认为自己的游记写景散文有“四美”(描写美、境界美、哲理美、语言美)
李清霞在《论梁衡人物散文的精神品格》中认为“梁衡的散文谋篇布局,颇有章法。他推崇散文结构的自然天成,……他的散文结构精巧自然,体势雄奇刚健。
季羡林老先生在《追求一个境界——谈梁衡的散文》中,把中国当代散文文坛分为两大派:一个是“松散派”,主张散文之妙就在一个“散”字,信笔写来,松松散散,随随便便,用不着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另一个是“经营派”,写作讲究谋篇布局,炼字铸句。季老先生讲,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
季老说,梁衡属于“经营派”,而且他的“经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非同寻常。
这篇文章的美感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结构美外,语言凝练,随处可见短语,尤其是四字词语,节奏感非常强烈。
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首先要把课文看作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其次把游记的特点融合进去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