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伦比亚的倒影
一、
住宅区很安静,没有车辆疾驰的噪音。只有隐隐市声,在早晚传来。
窗外望去可见街道、楼房、孩童、树荫,买菜的人来来往往。
这一切构成了熟悉的生活。
习惯任何一种生活,都是危险的,会产生依赖。熟悉的规律安稳的生活,包含着僵化和固守。
逐渐对这个从小生长的地方失去兴趣,它好像在褪色,无论如何变化,不过是在旧印象上叠加些新印象。
厌倦中暗含禁忌。
微小阴影是根深蒂固的往事。无法轻易释怀的人,会把自己的过错记得最清。
离开,才能没有历史地重新开始。
人总在这一处想着另一处的生活,从不安于此刻。即便知道此时的幻想不过是徒劳。
二、
想起一些久违的关系,一个个消失的人。
没有留恋感叹等诸如此类的情感涌动,也不会为此时的想起采取行动。在时间中,自己变得越发不喜不悲。
久远人事,逐渐变成模糊剪影,和它们距离越远,越平静。
朋友变成陌生人,是人之常情。
彼此的生活,在不交集的时空里渐行渐远,不再联系,是相互间的默契。曾经过于熟悉,这默契反而更令人惊叹。
他们都曾是一些重要的人,但“重要”也只存在于特定的交会阶段,过了,也就不再重要了。不必在意当时那些有感而发的约定。
再见面,也不会尴尬,依旧会带着真切口吻熟练寒暄。双方都心知肚明,关系已不同从前,往后的人生,各不相干。
对方只是一个出现过的人,一个已经消失在生活中、并且会逐渐消亡在记忆里的人,仅此而已。
连偶尔想起都不再具备意义。
三、
人喜欢在记忆或幻想里聊以自慰,借此度过时光。如此,真像是作茧自缚的蚕。
也许是现在的生活停滞不前,才有心情沉浸在大脑编织的剧情里,仿佛过瘾一般。
内外清净时,并不需要过多的表达。但这种和平的、无起伏的静止状态,已很久没有体验。
越发质疑每日写作的意义,发现自己有时会刻意形成一种情绪,消除它只能依靠写作。
借喂养情绪来实现写作,这和吸食大麻并无两样。
它没有缓解什么,相反是制造了什么。一种无法言明的感觉,复杂而矛盾。慢慢觉得是负担。
写作其实是一种徒劳,是妄念的另一种形式。
但世间哪件事不是徒劳,都是为死而生的人类。任何事在发生时,即是消失。
人极少有无思无虑的时刻。写作,就是把大脑源源不绝生产的自言自语变成字,避免它们堆积造成拥堵。
所以,没有制止自己做这件徒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