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苦英雄都是气血充天,做事风风火火,性情豪放,可他们的结局呢???
自己得体会到他们的故事情节才会明白做人的一生。
1、斤斤计较的人!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君子不喜欢计较得失,君子真正计较的,是自己有没有更丰富,更立体,有没有获得更多的成长。
人生路上,总有很多的人去选择斤斤计较,计较的越多,痛苦就会来的越多,生活自然越来越苦。
与其斤斤计较,不如淡然处之。
2、没有底线的人!做人,不一定能有境界,但一定不能没有底线。
心怀底线,做正直的事,走正见的路,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方能养浩然之气,享快意人生。
3、不知谦逊的人!时刻保持谦逊的姿态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是一种修为,是一种胸襟,是一种谋略,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骄傲的人,眼界偏狭,不知天高地厚。
看似张牙舞爪,在别人眼里,其实不过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1、懂得布施!世间最高级的修行乃是布施,布施爱语,广结善缘;布施善行,行善积德;布施智慧,救人苦难。
提到布施,应当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布施后就忘记这件事了。而且布施的时候,是不会看对象的。
对于别人的给予,我们要抱着感恩的心去接受和回报他们,人有感恩的心会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在为别人付出,同时每个人都在接受别人的付出,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感恩。
2、不乱说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不说三种话,最是护口业,能积德。
不说抱怨的话。整天抱怨的人,几乎没有看到一个生活过得好的。
不说揭人短的话。与人相处时,尽量避开人的隐私和缺陷,不揭开,不评论,不嘲笑,避讳不言,明白不谈。
不说废话。没事互不打扰、有事言简意赅。废话连篇,喋喋不休,就是在浪费彼此的生命。
3、行善劝善!一个人,如果心存善念,行中有善,上至孝敬父母,下至爱护家人,喜欢乐于助人,那么就会无形之中为自己积福积德,悄然改变自己的命运。
劝人为善,在他们心中种下行善行的种子,就会得到更多的善行,可谓功德一件。
这世界充满阳光,好人多好报。社会温暖,人心温暖,得道多助,路自宽行。
1-有得有失,方为人生
月有阴晴圆缺,花有盛放残飞,人有输赢得失。
这世上没有一件完美的事,一片完美的叶子,一个完美的人。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残缺中行走的过程,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还会有所得。
有些人收获了功名利禄,却敌不过身体的病痛;
有些人一生平淡无奇,却能安享晚年。
有些人家庭破碎,却有知己相伴左右;
有些人突糟大厄,却在多年后峰回路转。
生命自有它的定数,谁也说不准下一刻究竟会发生些什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生活就是得与失的轮番演绎,丢了哪一个都不行。
一直有所得,终会衍生虚荣和轻率,遭人妒忌,引来恶意。
一直有所失,也终会让人失去希望,孕育绝望。
不要苟求生活能一直顺下去,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条条道路都难走。
也不要沉溺于糟糕的处境里,看不见人生里还有其他明亮开阔的出路。
生活赐予你的,要好好珍惜;不该属于你的,就别自寻烦恼。
毕竟,有得有失,方为人生。
-2-心宽一寸,受益三分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心小一寸,所有的小事就大三分;心大一寸,所有的大事都小三分。
放下偏见,人生才能自带光芒;
放下欲望,才能活得坦坦荡荡;
放下杂念,才能一路向前;
放下过去,人生才能有新的开始;
放下纠结,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人活一世,本就没必要凡事争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世界不存在纯粹的黑白,真正的公平也不可能拥有。
-3-随缘自在,心安人安
佛家常说:“随缘便是自在,心安即是归处。”
有些缘分,不可强求。
少些贪念,少些执念,是你的终究还是你的,不是你的,再强求也无用。
越经历,越会发现,时间不会真的带来什么奇迹。
不过是在一日日的磨练里,我们终究会明白,那些想不通的问题,本就没那么重要,那些得不到的人,本就没那么情深。
人生百年,转瞬即逝。顺其自然,才能随缘自在,豁达一些,才能心安人安,简单一点,才有享有清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人活于世,应当心中有敬畏、行事有禁忌。在“多虑、多怒、多言”,这三件事上,懂得避忌的人,总能趋吉避凶、事事顺意。
一避忌多虑。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囚于“心牢”。这个“心牢”,就是由过多的思虑所造就。
多虑无非是多在攀比心、妄想心、怖畏心、机巧心。人多欲则多心,多心则多虑,多虑则多挂碍。
对每一件事情都很在乎,处处都要拔得头筹,事事都想占尽便宜。结果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整日里患得患失。
这种人,也许一辈子比别人要捞得多、占得多。然而担惊受怕的时日,也一定比安稳享乐的时日多。
所谓幸福,就是凡事别想太多。同一件事,放得下就是天堂,放不下就是地狱。幸福与否,就只在人的一念之间。
古人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活在当下,复杂生活简单过,你的生活会幸福许多。
二避忌多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黄帝内经》里有“大怒伤肝”“大怒则形气绝”的说法。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胸闷而不舒,无论怒气大小,都足以伤身。
《菜根谭》有言:“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或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狂风暴雨的时候,禽鸟惶恐不安,风和日丽的时候,草木充满生机。
所以,天地之间,不能一日没有温暖和煦的气氛;人心之内,不能一日没有愉悦欢喜的情怀。
不仅自然界如此,人也是一样。为人需要温和,遇事不宜过喜过怒。
情绪的剧烈波动,不仅会给身边人造成困扰;更容易从愤怒中,产生出重大的灾祸来。
林则徐曾亲笔写下“制怒”二字,悬于书房之内,时刻警醒自己。其父更为其改名“则徐”,意在告诫他控制脾气、处事圆融。
三避忌多言。话多的人通常不经过思考,能说、不能说的一股脑都说出去。很多时候,不仅给别人添乱,也会给自己找麻烦。
古人讲“君子语迟”,就是因为话少而显得持重,受人信赖和尊敬。
《易经》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有德之人说话谨慎,有福气;话多的人急躁,平白让人生厌。
《道德经》里也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话不要说太多,言多必有失,迟早会有理屈之时。
不如守持正道,少说话、多做事,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