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光明,万理灿然。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邪”?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陆澄问:“仁、义、礼、智的名称,是不是由发见于外而得名的呢?”
王阳明说:“是的。”
这还是在问“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这发出来的“和”,就包含了仁、义、礼、智等各种美德。
过了几天,陆澄又问:“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感情,是性的别称吗?”性,天命之谓性,天性,本性。表德,“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代表人的表字或别号。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问孟子的四端论,仁义礼智之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修养进步,就是抓住自己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将它扩充放大,从一件事,扩充到全体。
王阳明回答说:“你说得对,仁义礼智,就是性的别名。性只有一个本体,就其形体而言,称之为天;因为它是万物的主宰,所以又称之为帝;流动于天地之间,称之为命,天生为猪,就是猪的命,天生为人,就是人的命,像二师兄八戒那样的角色,只能出现在神话故事里;这天命付之于人呢,就叫性。就其作主居于人的身体而言,就叫心。”
这就是《中庸》里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仁义礼智,都是率性而为,是发挥放大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样的本性初心。
“这心之未发,叫做中,发见于父亲,就是孝;发见于君上,就是忠;这样类推下去,发见于日用常行,人情事变,应事接物待人,都是这本性初心之发见,仁义礼智信勇等等,各种性情的名称,没有穷尽,其根本都是一个性而已。就像同一个人,对于父亲来说是儿子,对于君上来说是臣下,对于兄长来说是弟弟,对于妻子来说是是丈夫,对于同事来说是同事,对于朋友来说是朋友,各种‘表德’别称,说的都是一个人而已。
“所以人只需要在自己的本性上用功修养,明心见性,见得一个‘性’字分明,就我心光明,万理灿然。”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