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经济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只是作为粗略的逻辑推演,不严谨之处请见谅。
读完了拖了很久的《一课经济学》。这本书值得推荐一下,即使你读完之后不认同作者的观点,也值得读一读,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看待经济的新角度和新逻辑,值得在生活实践中反复琢磨。
《一课经济学》中有论述通货膨胀的一节内容,读完之后感觉很受震撼。让我联系到了当下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上涨的房价。书中有一段内容说的极其质朴易懂,在此只好引用一下了:
有关增发货币(以及增发银行信贷)如何影响价格的理论不计其数。一方面,就像我们刚刚谈过的,有人认为无论增发多少货币都不会影响价格。他们仅仅把增加的货币看作是提高每个人“购买力”的一种手段,使每个人都能买到比以前更多的东西。他们似乎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买到比从前多两倍多东西,除非生产出来的东西比从前多两倍。
通货膨胀的确不能提高每一个人的购买力,但却能提高某一部分人的购买力。货币不等于价值,货币也只是衡量价值的单位,增发货币可比创造价值简单多了。增发货币能够引发通货膨胀,谁先拿到增发的货币,谁的购买力就能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谁能先拿到增发的货币?答案是向银行贷款的人或者企业。先拿到增发货币的人,是受益者。他们通过贷款的方式,没有付出什么劳动,购买力就突然增加了,然后通过各种消费,就把增发的货币流通到了市场中。等到货币流通的比较充分后,每个人手里的货币都变多了,看似购买力增加了,但其实购买力并没有增加,因为物价上涨了。当每个人手里的货币都能够支付一辆车的时候,那么车的价格肯定会上涨的,对房子也一样。然而最先拿到增发货币的人在购买商品时,最占便宜,因为这时的物价还没涨起来。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先拿到增发货币的那批人,他们拿的还不少。拿了增发货币后,买了水泥和钢材,开始盖楼房。与此同时,增发的货币开始在人群中流通,等到人们手中的货币都多了之后,水泥、钢材、房子的价格都涨了,最先拿到货币的房地产商,却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售卖房子,收回了远超贷款的货币量。这真的有点像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先传花的人,是赢家,最后接盘的人,是输家。
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5、6年前咬咬牙买了房的人,现在过的很不错。那个时候敢于贷款消费的,占了便宜。只要货币持续增发,通货膨胀就会一直继续,货币贬值都是在所难免。说不定在未来,中国可能像日本一样,未来的1000人民币的购买力,等于现在100人民币的购买力。我现在这么分析,是有点马后炮,但是通货膨胀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不可不琢磨。琢磨透了,你可能无法造福全人类,但是可以先造福自己。
最后,强烈推荐阅读《一课经济学》!这本书不仅能通过大量实例来分析经济问题,浅显易懂,还在传达一种经济学的思考方式:看问题时,不但要看到眼前对特定人群的影响;更要关注对这个社会群体带来的影响。要全面地去看,而非只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