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快速读完一本书,越短的时间读完就越有成就感,阅读速度快也是一种胜利,而且还有买书远比读书进度快,很多书没有读,急着赶工。但是《自卑与超越》打破了我的这种对于优越感的追求,因为总是给我带来思考,让我不得不停下来,记录一下。
书中说,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极具弹性的,事实上,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出门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必须如此,否则我便无路可走了”(P51)
每个人都想向好,这是很好理解的,这个好,就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就像是我认为读书快是一种好,而“好”的具体体现也因人而异。结合自身经历来看,一年前,面对工作的无意义感的极度内耗,处于苦闷状态时,确实是难另寻出路的,无路可走,只能辞职、逃离。那个时候脑子好像枯竭了,只有完全远离当前的工作环境,才能有机会重生,这种沮丧长达了近一年。当我终于不忍让家人担心,选择退而求其次,来到边缘化单位,身心逐渐恢复,发现看事情很达观,也有信心了。好像有很多能量,更能适应,也更有创新力。感觉路很宽,不管是向东还是向西,只要遵循内心,道路就很广阔。
另外,书中阐述了各类精神类有关的症状,其实是患者利用其作为一种手段,来达到获取关注或者逃避责任等目的。比如偏头痛,总会适逢其时发作。哪怕一种病症治好了,只要目标不变,也会再选另外一种能够达到目的的病症。比如偏头痛治好了,可能会害上失眠症。(P54)
读到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我状态不好时候明显有两个症状。一个是暴饮暴食,这也导致了反复减肥和反弹。一个是失能,失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完全躺平,甚至裤子都到一半就躺在沙发上直到半夜。我以为我是不够幸运,摊上了这样的症状,也许这些都是我的潜意识里借口、工具,为自己开脱。可能是心里深深的自卑感,想超越却怕达不到,所以才会经常运用这些工具,成为自己逃避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