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伙伴出门谈项目,路上探讨近期的项目、客户、伙伴和人。发现从一个主题需求出发,链接外部的伙伴关系资源,往往能够找到意想不到的资源人脉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对于外部的资源性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链接中的发心。
前两天参加CBD大讲堂,上海国际创新设计研究院的周平院长谈到:在研究创新的领域,他们把人基本分为两个状态,出行或者不出行,在不同状态下的用户需求都是些什么?这里有内在的逻辑规律。当代中国,围绕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有很多应用上的创新。但是,很多的问题在于,在片面的需求上做文章,而忽略了系统性的研究,基于用户全面需求的研究。于是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和时间。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资本的盲目性。这不是一个完全理性市场的逻辑。而市场的发展,最终都会回到理性逻辑的轨道上。因此,在开始的时候,深入去探究“道”上的逻辑规律,让我们出发的时候降低一些过程试错的成本,既是对自己和从事的事业/工作的负责任,也是对社会资源综合应用的节省,是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今天的科技发展,我们普遍在透支未来的资源,因为资源的过度攫取了浪费,更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所以,从“道”的规律出发,在开始的时候慢一点,想清楚在走,或许能够让我们在走的时候,更加轻松和快乐一些。
带来轻松快乐的不止是外部的成就,更多的还在于内在的自我成长,在践行的过程中,清晰自己的收获是什么?所以每一分的投入和付出都应当在我们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为伙伴营造成长的机会,为环境和地球增加一份绿色的支持。这个社会,总有一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纯利益的诱惑与冲动,但亦有牢记太史公在此文中谆谆善道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善念的行走。在利之上还有义,更有仁和礼。这是古圣先贤为我们播下的智慧。
当每一分的投入都在为他人创造价值上,我们所汲取的便不会只是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交换,而是一种流动的创造,是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相互温暖,互相包容的共同成长的关系圈子。在众筹的创造中,便是让这些关系的链接回到原本的逻辑上,是成长的逻辑,是大道至简的逻辑,是善念守护相助的逻辑。从解决问题出发,带着关系链接的温暖,便能够让出行的每一分脚步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更有力量支撑彼此的行动。而每一个善念的注入,让这些链接更加稳定,便会导向生态系统的更大的生发创造!
我们的出发,绝不只是自己,都是为一个系统的更大更持久的繁荣,当心怀更大的世界,所看到的眼前的利弊得失,便都不再是羁绊!
为一个更大的有机生活的生态而一起努力!一起来,带着善念,迈向有机生活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