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手记】——慎重结婚
今天下午,咱睡眠心理中心,一位女性来访者薇薇安,因婚姻破裂寻求心理帮助。
作为咨询师,在整个咨询活动中,我扮演的角色仅为“忠实的听众”。从薇薇安一打开话匣,根本不需要你插话。
但听薇薇安感慨良深地接着说:“如果要给没结婚的人传授经验的话,我唯一想说的,就是千万别因为年龄,或者其他外在原因,随随便便凑合结婚”。
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薇薇安的婚姻似经过了一次过山车的高潮迭起。
据她自己阐述,因为年龄的缘故,30岁那年,她发誓要把自己嫁出去,于是拼命相亲,“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个周末安排了七场相亲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相亲了数十场之后,薇薇安终于找到了一个各方面的条件都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她当时荡气回肠地在闺蜜群发消息说“姐终于要嫁人了”。
在认识三个月后,距离薇薇安的31岁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两个人花了九块钱去领了向往已久的红本本。
可惜当时的薇薇安不知道,人的欲望本身,往往都是沉重的枷锁,她那么渴望的婚姻,后来也可能是她想要出逃的围城。更可惜的是,婚后没多久,薇薇安就发现了这个真相。
薇薇安和朋友探讨性话题,那位先生觉得她放荡;薇薇安和朋友聚会晚点回家,那位先生又觉得她不守妇道;薇薇安去看个话剧,那位先生觉得她小资不务实……
薇薇安猛然觉得,自己在跟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生活在一起,无法沟通,不能交流,于是乎,一不做二不休地把结婚证换成了离婚证,结束了向往已久的婚姻生活。
其实,像薇薇安这样,囿于年龄等外界因素而结婚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比较幸运,在30岁恰好遇见真爱,而更多的人,实际上选择了一种凑合的婚姻。
所谓凑合,就是我知道不爱,但是也没有特别烦,彼此差不多条件,搭伙过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凑合的婚姻其实稳定度很高,因为彼此都没抱有过多的期待,所以也就会更加宽容,但它的弊端在于爱情的缺位,让两个人很难产生深度的情感交流,彼此之间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
对于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而言,这样的选择,其实藏着诸多心酸。
也在今天,张靓颖因为离婚事件上了热搜,当初张靓颖跟冯珂结婚时,这段长达13年的恋爱长跑就遭到了她妈妈的强烈反对,张靓颖妈妈甚至发长文说:“作为母亲,我真的不能看着我的女儿以后会悔恨相加,哪怕女儿可能因此记恨我,我还是相信有一天她可以明白我的用心。”
如今张靓颖被曝离婚,再看到她妈妈当时的话,令人唏嘘不已。我们常常说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婚姻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之前,有一篇题为《女儿,你千万不要随便结婚》的帖子刷爆朋友圈。里面讲的是妈妈送给女儿的一段话:
身边除了一些单身女性朋友转发此文,以示自己有高瞻远瞩深谋远略之能外,也有相当多的已婚女性也转发了此文,以示认同这位母亲的话。
城里城外的人,都大呼“不要随便结婚”,婚姻,仿佛瞬间变身一只小强,成了人人喊打的恐怖存在。
婚姻,真的那么恐怖吗?没有想好就结婚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我总结了一下曾经的来访者,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该拼命的时候,别嫁人
小悠年前到处托亲戚找工作,原因是经营了七年的婚姻刚刚结束,面对生活压力,必须要重入职场。
“重入”这个词可能不太恰当,因为小悠一毕业,还没来得及进入职场,就首先选择进入婚姻,未隔一年,便产生了爱情的结晶。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青春年少的小悠便早早成了全职太太。
起初,两个人感情还不错,但当孩子一降生,两个人的争吵不断升级,从因为钱,再到因为孩子,战争不断,婚姻也最终葬送在此起彼伏的吵架中。
失婚的小悠突然意识到,自己没了经济来源,这日子虽说少了争吵的烦扰,但却多了生存的压力。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找工作。
可眼看自己青春不再,更没有什么核心职场竞争力,如今的小悠只能在一家公司做些基础的行政工作,每个月拿着3000块钱的工资。小悠在倾诉她的境遇时,说得最多的就是:“真不该那么早结婚”。
小悠的单一案例或许不能代表早婚一族的整体现状,但是至少反映了婚姻的某个侧面:青春年少时的爱情,不足以支撑一段婚姻从少年到白头,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婚姻更加考验两个人的成熟度。
这里所指的成熟度,既包括心理层面的成长,更包括现实层面的独立自主。
太早进入婚姻的人,容易出现成长错配,即一个成长起来仿佛动车,速度惊人,而另一辆还停留在绿皮火车的阶段,这样的错配速度,会导致两个人的沟通出现障碍,进而导致情感犯病,落寞收场。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前额叶是身体发育最晚的部分,一直到30岁、31岁才会发育完成。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呢?它是负责我们的综合、判断和决策的。
换言之,成年人的心智真正成熟要到30岁以上,所以在成熟之前,好好体验好好奋斗,等心智稳定下来,兜里装满银子,这时再去谋求婚姻,底气更足。
因为即便发生意外,至少你自己还有赚钱的能力,保证生活不失控,内心不失衡。
婚姻里的深情,胜于任何奢侈品
阿秋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交往了已经在外资企业任中层管理人员的男朋友,毕业没多久,便邀请同窗好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大学毕业九年之后,她刚刚离婚一年。
对于她自曝的离婚消息,同学和好友们还是很诧异的,因为虽然见面不多,但是偶在朋友圈看到她晒生活,不是高端酒店,就是海外购物,这日子看上去至少还算活色生香的。
阿秋回顾这一段失败的婚姻,说自己当初确实是因为沉溺于物质生活带来的快乐,普拉达的包包和泰式按摩,让她内心升腾出一种优越感。
遗憾的是,婚后的两个人,因为三观不合,从持续争吵发展到无性婚姻,靠物质支撑的优越感也终究拯救不了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像阿秋一样,确实有很多人进入婚姻的动机是物质条件,认为有钱的婚姻,都不会太差。不可否认,“贫贱夫妻百事哀”,缺钱的婚姻确实更容易引发战争,但这并不等于有钱的婚姻生活就一定更加幸福。
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在她的《幸福的神话》写到,真正带给人快乐的,是体验,而非物质。
也就是说,即便婚姻能带给你普拉达包包,但它带给你的快乐,稍纵即逝,而那些真正长久的幸福,实际上都蕴藏在彼此的深度沟通、彼此的携手共游等这些体验上。
阿秋在心理咨询中说,之前买的名牌包包都被她尘封在柜筒上,现在的她认为,婚姻中的深情,远远贵过任何的奢侈品。
婚或不婚,殊途同归
曾经看过一部美剧:《天才》。它以个人传记的方式叙述了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情感、工作与生活。
抛开气象万千的20世纪初期的时代背景,和爱因斯坦论证相对论的精彩过程不谈,让人印象颇深的,是他和他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婚姻爱情故事。
米列娃的物理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她的父亲发现,在当时学校不接受女学生入学读书的背景下,父亲努力把米列娃送进了学校。米列娃也不负父爱,以物理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苏黎世理工学院,与第二名的爱因斯坦成为同班同学。
爱因斯坦被米列娃的物理学天赋和才情深深吸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因为自幼跛足,米列娃从小到大就没有感受到被爱,所以面对爱因斯坦的迷恋,她又爱又怕。但最终,她心智中的那个黑洞——渴望被爱,还是促使她沉浸在了与爱因斯坦的爱恋之中。
曾经第一名的学霸,因为恋情而没有顺利毕业,本来可能有更大成就的米列娃,婚后成了爱因斯坦工作和生活的助手。
爱因斯坦全情寄托于自己的工作,但是米列娃的才情、抱负却被日积月累的琐碎磨平。
我在想,如果当初米列娃没有因为婚姻放弃自己的事业,或许今天相对论的作者会是她,甚至也有可能有更惊奇的宇宙发现。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我写这样一个小故事,无非是想表达一个观点:
婚姻,未必优于不婚;
已婚,未必就比单身更高级。
在生活这个魔术师面前,婚或不婚,其实都殊途同归,它们都通往同一条路,一条叫做“通向自我的路”。
在这条路上,如果你没有任何改变,无论婚或不婚,你都会在同样的地方迷失,在同样的地方哭泣,在同样的地方得意忘形,然后再次失去。
所以啊,与其在婚姻内两败俱伤,还不如让自己收拾好行囊,再在征途上找到同样整装待发的那个人。
因为,真正幸福的婚姻,只能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个体上。
旭日东升
2018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