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很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向目标努力。自此,就从未偏移过任何前进方向。
这样的人肯定要比没有目标的人过得辛苦无聊,但是肯定要取得成绩也更多。你仔细想想身边同学朋友,是不是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不是成为你同一批最值得肯定的人?
这就像龟兔赛跑一样,乌龟永远是前进前进,兔子却在中途睡懒觉,最终胜利天平偏向了乌龟。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里拱一卒,那里一锤子,结果两手空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人生目标。混混沌沌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6年似乎找到了一点点头绪,现在依然还在不停挣扎中。
大家以为,那些告诫我们要有人生目标的人都是给灌输心灵鸡汤。根本不相信这是经历种种磨难以后得出的金玉良言。自己看过很多历史人物传记,真的是很多人都提出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好像,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好像听故事一样听过就算了。
即便有的人真的听从这样的建议,找到了做事的方法,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回头再来告诫我们要有人生目标,依然会被当做心灵鸡汤。我们根本没有耐心听所谓金玉良言。深入思考背后的逻辑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自己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还不自知。
年少曾国藩从小就有目标,就是要考进秀才。所以,年少时光都在为一个努力前进,从未懈怠。即便中间有很多不如意,依然没有放弃考进功名的目标。在无数人放弃的自考路上,他依然在坚持,最终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标。很多历史人物又提出来,做事要坚韧。我们再一次选择不相信。很多人是很难坚持的,比如落榜在考试,再落榜再考试。这样坚韧,就超过了80%的竞争者。
我自己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自己明明想考研究生的,但是就是从来没有采取过行动过。自己明明想练习毛笔字,但是就是从来没有买来字帖临摹过。备考的辛苦,练字的枯燥,根本没法和“落榜再考试,再落榜再考试”的辛苦相比。
练一手好的毛笔字都没有完成,更何况更艰巨的提升之路呢。练好毛笔字的愿望20多年前就有了,至今还没有认真练习过。
在京曾国藩目标更远大了,要成为圣贤,还发毒誓:不为圣贤,就为禽兽。目标是建立起来了,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达成。还好,毕竟是首都,聚齐全国最好的人才。东问问,西问问,还真的被问到了方法。
什么方法呢?就是写日记!
一开始也是流水账,和我们小时候写日记没有什么区别。还好他经常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模范学习有一套。久而久之,写日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把日记当做一天当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对待。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忍受病痛,依然日更不辍写日记。
在日记里思考每天的生活,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错。在日记里特别规定了每天要做的功课,到了一天结束以后,就反思自己功课是否做完,是否有经验教训等等。
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自我成长方法,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一位,就是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写日记提升自我的方法,在他的自传里能找到,也影响了很多美国人。因为有文字记录,我们才能一窥别人成长的背后逻辑。富兰克林也是从一个小镇青年,通过自己勤奋、坚韧、上进成长为美国的国父。这和很多的起点是相似的。能够看到这些历史的真实,看到这样的成长经验,是我们的幸运。这样清晰的的方法论,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人进步的逻辑、路径和步骤。
看得越清楚,就可以边学边模仿。这样实践证明的方法,要比那些不得法的方法好太多。可能,身边的人根本不愿意讲其中的做事秘诀呢。这可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呢。告诉你了,就失去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了。历史人物就不会那么介意。
在京在曾国藩自从践行了每日功课以后取得什么成绩呢?说出来都要吓到。那就是在在京10年连升7级。几乎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会步步高升呢?因为他的持续努力,不计较回报。
很多在京为官的人觉得自己已经功成了,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于是乎,就开始过上舒服的生活。但是曾国藩不那么想,他是要成为圣贤的,不然成为禽兽了,所以必须每天都要努力。就是靠每日功课来约束自己行为的。
经常长年累月的刻意练习,曾国藩的综合素质在不停精进,别人却都在原地踏步。在每次考试筛选人才时,每天都在准备的曾国藩当然拔得头筹。用现在话讲,就是不问收获,只管付出。时间从来不会亏待一个努力的人。所有甘甜,不在此刻等你,但是将来等你。一切成绩,都是要自己不停积累所得的。
没有日复一日的做功课,哪有十年七近的成绩呢?从结果倒退回去,也是可以轻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只是在努力的时候,别人是看不到你将来的成绩的,也就对你的现在的努力视而不见,更有人冷嘲热讽呢。不淡定的人,这个时候通常也会动摇努力的决心的。确实未来不可知。这是很重要的分水岭,熬过去了就有成绩了。没有熬过去,也就是半途而废,等到年纪大了空空悔恨而已。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也是普通人和优秀的最大区别。优秀的人总是用未来眼光看待现在的努力。
就像我们的高考一样的。经过三年的努力,才有高考出状元的欣喜。从来没有听过读了高一,马上就参加的高考的传奇故事。即便有,也是孤案。普通人还是需要不停积累知识,才能胸有成竹参加高考。
为此,自己也模仿曾国藩的日记方式自己设计了自己的每日功课。具体内容如下:早起、喝水、阅读、运动、轻食、衣冠、日记、写作、冥想、练字、谨言等。
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相应格子里打钩。没有完成就打叉。每个星期做好统计,每个月进行反思。如果当天没有达到目标,就清空,不计较,第二天从头来过。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在乎短期是否有任何收获。这是一个自我的训练,不在乎成绩是否马上显现。要相信复利模式在将来某个节点爆发出来!这是过来人经验之谈,在没有找到其他方法之前,请选择相信啊!
功课都和自己长期目标相符,比如健康、写作、思考等。人一辈子,最重要是和自己相处。绝大多数人对你来说根本不重要。如果能够,努力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很多其他社会关系和内心困惑反而可以迎刃而解。一个问题解决,需要其他途径实现。这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有些问题,可以不停问自己,在顺境时问自己,在逆境时问自己,在白天问自己,在晚上问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一生?你一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想要实现长远的目标,现在苦恼、困惑、得失重要吗?
这样的思考方式其实是很难的。做着做着,我们又会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住。不过,就像自己反复讲得,就因为难,所以才更重要。
从自己柔性角度出发,重新理解这个世界。要明白外在不能改变,唯一能改变是我们自己。这个世界复杂到超乎你的想象,不是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你控制不了,生活不是以你为中心。世界运行是自有规律左右的。发生什么,呈现什么,都是正常的。你不能于此格格不入。
如果你有一天,你在不停抱怨,那么可以肯定的事情是:不是这个世界不对,而是你自己不对。收起你的抱怨,打磨自己的能力,所有问题总会有解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