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临川唱凯,一个才子之乡里的普通小镇,称端午节为“粽子节”。虽不如春节中秋隆重,但节日的气息很浓。
离端午还有一周,粽子渐渐就多起来了。街边的小摊上,卖早点的地方,粽叶的褐色在白色的馒头和白色的米粉颜色的衬托下愈发显眼。
要是有心的小孩,还会发现,家里的妈妈们奶奶们,都在热情地邀约着,“明天早上9点来我家包粽子哈”“好的,好的”“不要忘了”。
渐渐的,厨房开始出现很多大的盆和搪瓷汤碗。一盆泡着糯米,一碗泡着红豆,一碗泡着绿豆,还有一个显得小些的瓷碗里有卤好的大块大块的红红的肉。再往外走,阳光下,大澡盆里面有一堆粽叶在泡着澡。等它们泡完澡,就开始占领晒衣杆,开始它们的阳光浴。走过的时候,仿佛是衣架上长出了长叶子,还发着淡淡的叶子清香。
第二天,堂前一张圆桌摆上那些材料,四五个妇女围坐着,聊着家常,一只手快速地卷着粽叶,一根绳子在另一只手上藏进了粽叶里。旁边坐着两三个小孩,在玩闹着学着,拿着一堆沙学着绑粽子。偶尔,大人们低头逗弄一下,教一下,再问两句“想吃什么味道的,专门给你做一个,再做上标记”。记得,当初的我,特别贪心,又想吃肉,又想吃豆子,就要了一个什么馅都放的粽子。
到晚上,大锅里就有肉香米香和粽叶香传出了。那口暗黑色的大锅,外圈围着稻杆,在淡黄的灯下冒着热气和浓香。这个时候,可以剪下一个尝尝。不然,等后面要尝,可就要费工夫了。
做好后的粽子,十个一挂,依次摆开,挂在堂前高高的衣架上。想吃,首先够高,够得到。其次,够稳,能准确用剪刀剪下一个。慢慢地,等到所有人家里都挂上粽子的时候,端午节就真正来了。
小孩子,一家一家串着门,想吃粽子说一声,会有大人给你剪下来一个。各家的馅不一样,碱的量不一样,所以吃着吃着就知道好了。紧接着,麻圆包子那些小吃也出现在供桌上了。小孩子就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