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
今日所读内容关于“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一词我再熟悉不过了,它是继双基、三维目标之后新提出的培养目标体系,是继承也是发展。之所以对核心素养一词颇为熟悉,不是因为我研究得多只是因为听得多,归根结底在于没有过深入学习和应用。
从课标中我们得知,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四大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大方面不同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也不是放弃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课程功能出发,将‘双基’‘三维目标’整合在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因此,新课标理念下语文学习更加侧重实践性和关联性。
如何理解语文核心素养,书中作者罗列了三大特征。一、整体性。指的是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才能叫做核心素养。二、内隐性。指的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会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价值观念、学习能力等,要想将学生的隐性习得外显出来,那就需要设置一定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来丰富语文学习。三、阶段性。核心素养的阶段性不言而喻,就是根据学段的变化进行变化,可以同时发生,但不能齐头并进,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今日读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不仅明白了核心素养四大方面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何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要侧重过程性评价。当情境教学或者实践教学发生时,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在课堂中随时会被发掘,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价,从而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上这些显然都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核心素养及我国教育理念的关系,那就更加轻松了,因为核心素养引导下的每一步教育教学都是朝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