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人们,很高兴遇见你。今天继续为你解读《共情沟通》这本书的第四部分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共情沟通中,如何用利益,撬动双方的共赢点,在沟通时,如何避免说教,让对方感觉舒服。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共赢沟通事半功倍。
在学习之前,希望大家能思考以下这3个问题:
第一、在沟通中,我们要如何快速拉近心理距离?
第二、沟通物理环境对于我们心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第三、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舒适的沟通环境?
下面,就让我们就带着这3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02.如何快速拉近心理距离
如果说把沟通比喻为一场博弈,那么决定这场博弈胜负的,除了沟通语言的技巧之外,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沟通的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环境,另一种是则是心理环境。这两者都会对沟通产生深刻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两者进行详细地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在沟通中,我们要如何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新员工,刚刚入职,你要如何通过沟通,快速和同事们拉近距离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刚刚提到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入手。
我们经常在评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常常喜欢用“近”或是“远”这类字眼来表示,比如说张三和李四最近走得很近。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会被人们之间的距离所左右,这里我们说到的距离包含了两个方面: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那作为新员工,在物理距离上,公司已经帮助我们实现了和同事们的逐步拉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心理距离上进一步拉近和同事们的距离。
那如何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呢?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给对方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加双方的沟通频次。比如说中午一起订餐,平时顺手帮同事拿一下快递,和同事多聊天等等。
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学家发现,想要拉近与某个人的心理距离,那么我们与他的物理距离一定不可以超过12厘米。12厘米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一部智能手机的长度。
如果我们没有原因地突然靠近对方,很容易就会吓着对方。所以,上面讲到的这种服务型的沟通方式,就特别适合快速拉近双方的物理距离,这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在无形中,也能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新人到球队后,都要先帮助老球员提包,递毛巾,端茶送水,俗称饮水机管理员。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种论资排辈的做法不好,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球队管理者恰恰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新人与老球员们迅速建立感情上的联系,更快地融入球队。
所以,想要快速和沟通对象拉近距离,我们不妨从小处着手,多给对方谋取福利,增加双方的沟通频次。从而营造一种良好沟通氛围。
除了从小处着手,增加双方的沟通频次,想要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我们还要学会少说多听。
真正的共情沟通高手,能力往往不是体现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耳朵上。因为我们对周遭的情况不了解,我们对对方的情况不清楚,如果只是自顾自说,很有可能无意间就会伤到别人。尤其当我们面对新认识的人,处于一个新环境中,我们更要谨慎。
作者的朋友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作者朋友的公司来了个新同事,中午一起吃饭时,聊来聊去就聊到了周末出去玩的话题。对方兴高采烈地分享周末丈夫陪自己出去玩的事情,还顺便把自己的丈夫猛夸了一顿。殊不知,作者的这位朋友刚刚离婚,听到对方这么说,虽然面子上还在应付,但心里却很不舒服,回头就给作者发信息说这事,并表示对这位新同事印象很不好。
你看,在你没有搞清楚情况时,如果只是自顾自说,说不定就不小心戳中了对方的痛点。所以,最好的共情方式是少说多听,不要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去了解对方。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那可能有人会问了,不太说话,会不会给大家造成木讷或城府深的感觉呢?其实,不主动说话,并不代表不主动沟通。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放低姿态,多倾听对方说话,多向周围人求教。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倾听也是有技巧的。我们不能只听,不吭声。而是要点头、附和、做笔记,给对方留下一个你在“认真倾听”的好印象。
当然,点头,附和这些动作和声音,也不能太机械。比如,在对方强调重点时,我们点头的幅度可以慢一点,大一点;再比如,附和的语言,可以变化一些,不要一直发出“嗯”“是”“对”这些,偶尔我们也要对对方的话进行一些回应:啊,原来这样!或是表示自己的感受:那太棒了!甚至可以追问:那后来怎么样了呢?
好了,了解了新人刚刚入职,如何通过沟通,快速和同事们拉近距离后,那我们再来看看,作为职场老人,遇到了新人,想尽快拉近心理距离,又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方法是通用的。无非也是放下架子,主动去帮助新人熟悉环境。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如果你的行为打动了对方,就能很好地为后面的沟通制造良好的氛围。除了职场外,在人际交往、婚恋、创业等方方面面,也适用于这条法则。
比如说,如何快速拉近和丈人、丈母娘间的关系呢?我们也可以同样从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这两方面入手。
比如,多去丈人家串串门,帮他们做做家务。根据他们的喜好,主动地发起话题或是活动。比如:丈人喜欢喝酒,可以多陪陪对方喝酒聊天,丈母娘喜欢做饭,就可以多去蹭饭,夸夸对方的手艺,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帮忙收拾洗碗。
总之,三个字:融进去。共情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也可以是行动的沟通。通过拉近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把自己融进对方的生活圈里,这样很快你就会成为一个受对方欢迎的人。
03.20.物理环境对心理环境的影响
好了,说完了快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为沟通制造良好氛围外,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物理环境对于我们心理环境的影响。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进去老板的办公室时,我们会感觉到莫名的紧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老板办公室,在很多员工心目中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在无形中,它给我们带来距离感和威慑力。这其实就是物理环境对于心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物理环境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比如,很多男生喜欢在著名旅游景点向女生求婚。就是因为,在美好的风景里,女生往往会心情大好,会更容易接受男生的求婚,成功率也会有所提升。想想看,在埃菲尔铁塔下,在卢浮宫前,在樱花盛开的富士山下,在碧海蓝天的马尔代夫,会为对方带来多少浪漫与期待。
所以,提前营造好一个舒适的沟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它可以无形中拉近我们的心理距离,助推目标的达成。
比如,作为下属员工,如果你想和领导谈一件严肃的事情或是一个敏感话题,又或者是升职加薪,那么尽可能不要在他们的办公室里谈。因为身处领导的“主客场“,你会本能地感到紧张不安,难以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相比之下,在一个更加轻松或是更加熟悉的环境里沟通,往往会更有优势,比如在饭桌上,酒桌上等,往往会事半功倍,胜算更大。因为,在这些地方,它更像是我们的“主客场”,我们可以更加自如地发挥。总之,越是关键的“战役”,我们越要在我们的“主场”进行,共情沟通讲究的是公平和共赢,在沟通过程中,为双方营造一个更舒适的沟通空间,不要让任何一方过于强势,这将更有利于目的达成。
04.如何充分利用眼神、姿势
好了,了解了物理环境对于心理环境的影响后,接下来再来看看,我们要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的身体姿态,比如表情、眼神、坐姿、站姿,才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沟通是所有行为的交互,它包括我们的语言、神情、姿态、行为等。
我们先来说说表情。我们在沟通时,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去关注对方的表情,却很少会刻意去把控自己的表情,这就会让我们在沟通时很被动,容易被对方的表情牵着走,从而失去了自己的节奏。
那我们该如何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对自己的表情训练,学会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换句话说,我们的表情跟我们的语言永远是一对一的关系,当我们想说什么话,出什么牌时,我们就做出什么表情。比如,某件事对你来说很重要,你希望能快速推进这件事情,那么当你和对方沟通时,你就可以表现得更加诚恳,急切,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态度。再比如,如果我们希望能向对方释放善意那么你可以多点展露微笑,并及时给予对方反馈。
除了表情外,眼神也在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别人讲话时,总是不知道该往哪里看,会表现的很不自然。那我们的视线应该放在哪里呢?是应该一直盯着对方看,还是放在远处,还是低下头看地面呢?
作者告诉我们,看哪里,怎么看,还是要根据当时的沟通情况来定。但是,这里要讲究一个分寸感。比如,适度的直视确实会给对方带来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但过度的直视则不然,反而会给对方带来某种压迫感,让对方感觉到巨大的不适。说得夸张点儿,过度的直视会让人产生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几乎无异于一种“冒犯”,甚至是“侵犯”。
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了一个四秒法则:人们可以轻松承受的对视时间是四秒钟。也就是说,只要超过四秒钟,对视就会让人“不轻松”了。因此,我们在交流中,正确的对视方法应该是这样的:对视四秒钟,然后将目光暂时移向别处,然后再对视、再转移。
那么对视的时候,我们是该看对方的眼睛,还是看对方的其他部位呢?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我们视线的最佳落脚点,是对方的眉心。当然,我们也可以多看看对方眼睛周围的区域,这样配合上面的四秒法则,就能带给对方一种更舒服的体验。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无论我们看哪里,我们的眼神都要保持真诚。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最能够表露一个人的心思。而沟通说到底,还是要靠心与心的交流,无论你的技法再高超、再卓越,如果对方感觉不到你的真诚,恐怕也很难打动对方的心。
除了表情和眼神外,身体的姿态在沟通中也是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站姿和坐姿是我们常见的两种姿态。在沟通中,偶尔还会出现混搭的情况。比如,一方采用站姿,一方采用坐姿,或者双方都采用同一种姿势。
当然,不同的方式,营造的沟通环境就不同。比如说,一方站姿,一方坐姿,站姿方往往是处于更低位置的人。比如员工给老板汇报工作时,往往是站着的,而老板是坐着的。这种因为不同姿势导致的落差,很容易形成不平等的感觉,从而造成沟通的阻碍。所以,处于更高位置的人,如果想要得到对方的真心话,那就应该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物理状态,让对方坐下来讲话。
此外,如果双方都是站着的,就很难进行深入的沟通。从心理学上讲,站姿的攻击性非常强,有一种速战速决的味道,不适合进行长时间深入的沟通。所以,如果想要和对方深入沟通,还是选择双方都坐着比较好。
当然,如果想要快速结束沟通,那么,站姿则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的鸡尾酒会,就属于这种类型。大家互相熟悉,快速交接,不耽误认识下一个人的时间。
那如果双方都采用坐姿呢,有没有什么门道可以寻呢?答案是有的,比如想要拉近情侣间的关系,吃饭时的坐法就有讲究了。一般情况是面对面坐着,但在点菜时,则可以和对方并排坐一起看菜单,因为并排坐是一种非常亲密的落座方式,你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将会极大的缩短,互相触碰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样无形中就拉近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总之,无论是表情、眼神还是身体姿态,都是共情沟通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巧妙利用这些方式,拉近我们和对方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营造一个舒适的沟通环境。
05.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共情沟通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氛围非常重要。沟通的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环境,而一种是则是心理环境。这两者都会对沟通产生深刻的影响。
比如,想要拉近与对方的距离?我们就可以从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入手,从通过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拉近和对方的关系。
此外,不同的物理环境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根据沟通的目的,提前设计好相应的环境,让双方处于平等放松的状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
最后,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表情、眼神和身体姿态,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可以多微笑,表达善意;利用四秒法则,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真诚;在沟通时采用双人坐姿,让沟通更加融洽。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学习如何抓住重点,让共情沟通更有效。恭喜你又进步了一点点,我们明天见!
06.思考与讨论
如果让你选择,第一次约会,你会选哪里?电影院、咖啡厅、公园、饭店,还是其他地方?为什么?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看法。